海上升明帝_第110章 表動則影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朱以海卻隻是在嚼著塊蝦乾。

朱以海這番話一出,虞大複啞口無言。

這時首輔沈宸荃站出來,“臣覺得監國說的對,這個時候皆當摒棄流派之見,放下昔日成見,一起聯袂並肩共抗韃虜,規複復興。”

如這個劉孔昭,身為大明的勳臣,是第六代誠意伯,他襲爵後為大明鎮守南京,實在也向崇禎提過很多有效的建議,比如他曾上書崇禎,請舉采礦、鹽法、錢法、屯田諸議,以充國用。

不過對於朱以海來講,他對待事情,不會從東林黨人的角度來看,明末朝廷黨爭無處不在,很多時候一味黨同伐異,已經冇有半點公道可言,就為反對而反對。

這兩股人馬,大多數都是原明朝的正規兵,固然是崩潰之兵,但小兩萬人呢,朱以海豈會放過,必定要趁機兼併。

這是一個果斷的抗清派,恰是朱以海需求的。

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的兒子也在舟山保衛戰中戰死。

可劉萊臣太小,這才讓寵妾莫氏所生的劉藎臣有機遇跟嫡母胡氏達成和談,借襲爵位,將來再還給劉藎臣,這類借襲爵位的事情,其實在明朝很常見,首要也是為了安定爵位傳承,畢竟老劉家這伯爵當初但是代了好幾代。

在弘光小朝廷裡,劉孔昭乃至直接搞出了殿臣之爭,在朝堂上直接罵東林黨的張慎言,乃至取出刀子要捅了他。當時弘光朝中的東林黨人張慎言、高鴻圖等都被他進犯。

“那劉孔昭為兼併爵位,掩人耳目,先把叔叔劉萊臣殛斃,後又將嫡祖母胡氏害死,實足大逆不道的不孝子。”

厥後他們也一起擁立了福王繼位,在弘光朝也一度權傾朝野,隻是因為誠意伯是跟首輔馬士英、兵部尚書阮大铖他們站一邊,對東林黨打擊不遺餘力,以是東林黨對馬士英阮大铖恨之入骨,對劉孔昭那也是痛斥為奸佞。

“殿下,那劉孔昭實足奸佞,德行有虧,身為建國功臣誠意伯劉伯溫後代,卻品德廢弛,卑鄙無恥,這類人毫不成用。”

但當時劉萊臣年紀尚幼,因而劉萊臣的庶兄劉藎臣借襲爵位,有借自當有還,但劉藎臣身後,爵位卻由本身兒子劉孔昭秉承。

當然,最後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乃至劉藎臣、胡氏早亡,是以明間各種傳說四起。

朱以海的話越說越峻厲,虞大複頭次見到監國如此起火。

劉瑜身後,爵位由他的孫子劉世延秉承,萬曆三十四年,劉世延坐罪論死,最後死於獄中,按常理他的爵位該當由他的嫡孫劉萊臣秉承。

劉孔昭這位誠國公、提督南京操江,兼領南京右都督府此次來投,部下有承平、火攻、伏波和後勁四營,兵馬一萬二千餘,麾下總兵就十二員,另有很多家眷軍屬以及伴同官吏、百姓,人馬浩繁。

劉孔昭在弘光朝壓的東林黨抬不開端,卻加官晉爵不竭,先升誠意侯,然後南都城破前,還跟黃得功一起晉封為國公,黃得功升靖國公,而劉孔昭升誠國公。

可謂是跟東林勢如水火的人,東林黨也把劉孔昭稱為閹黨的第三號人物,畢竟脾氣火爆,又是勳臣,還手握著長江海軍,這類人東林黨既恨又無可何如。

恰在此時,兩支人馬自海上而來。

劉孔昭跟東林黨人的爭鬥確切是究竟,在弘光小朝廷裡,也比較放肆,乃至清軍南下時,也冇有儘到操江的職責,但對朱以海來講,這些都是罪惡,但眼下,劉孔昭帶著一支人馬,在對峙流浪抗清幾個月後,趕來投他持續抗清,朱以海能回絕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