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厥後的福建隆武帝被俘殺,紹武帝被俘後他殺,而永曆帝固然最能逃竄,從廣東跑廣西,廣西跑雲南,雲南跑緬甸,可終究也冇逃過被降清漢奸吳三桂勒死的了局,固然他在緬甸投降了,也跟著回到了昆明,可還是被勒死了。
大明第十一代魯王啊,可惜穿越錯了時候啊,此時的魯王爵位已經冇法享用朱元璋留下來的福利了,反而是一份傷害。
乃至,崇禎天子的朱三太子,北都城破時出逃,當時僅十幾歲,一輩子東躲西藏,隱姓埋名,從不參與反清複明當中,埋冇鄉野教書,娶妻生子,到康熙年間已經七十多歲了,但終究還是被查出來,然後仍然被百口問斬。
潞王降清後,在浙江的其他四王中的周惠崇三王都立馬就接管招降去杭州拜見博洛了,但唯有朱以海不肯降。
終有一日,我將驅除韃虜,規複中華,複興大明!”
不過潞王推讓不過被迫接管了監國之位後,僅五天就降了清軍,也算是震驚世人了。
弘光守不住的江山我來守,潞王不敢抗擊的韃虜我來打,
老朱望著這疤,“你看這疤像甚麼?”
崇禎自縊於北京,弘光被俘於蕪湖,潞王投降於杭州,這大明哪另有半分但願!
崇禎十五年,清軍攻入關中,殺入山東,攻破兗州,魯藩遭遇災害,魯王朱以派城破自縊,其四弟五弟和兒子皆被清軍所殺,而當時的鎮國將軍朱以海也身中三刀,倒在死人堆中,最後幸運活了下來。
“烈皇就義後,大明江山冇有了真龍天子繼統,以是弘光棄南京而逃,潞王獻杭州苛且,這些人脆弱至極,枉為太祖高天子以後。
朱以海回身坐下,語氣果斷。
清軍不但占了北京,還剛占了南京,又把杭州監國的潞王朱常淓給招降了。
大明弘光元年六月,浙東台州。
三十歲的張國俊就算穿戴飛魚服佩著繡春刀,那也不過是因為客歲魯王朱以海從兗州南逃,被弘光帝徙封江廣暫居台州,續娶張國俊mm後,給他請封的一個錦衣官銜罷了。
此時在浙江的有五位藩王,根基上都是從彆的處所逃過來的,潞王周王魯王崇王惠王,分家杭州蕭山錢塘會稽台州等地,當初南京文武還曾在擁福王或潞王之間爭辯不休,最後馬士英與江北四鎮一起擁立了福王,也埋下了弘光朝內鬨的引子。
此時降虜,有太多未知數,何況本身剛把mm嫁給魯王,他這個魯王大舅哥的威風還冇過癮,也不太甘心,寧波張家富甲一方,在福建廣東等地也另有很多財產,保扶魯王南下,也還不錯。
張國俊卻並未辯駁,隻是聲音有些降落了一些,“在蕭山的周王,會稽的惠王,錢塘的崇王,皆已渡江往杭州赴虜帥之召。在浙五王,現在僅剩下魯王您了。”張國俊身著錦衣衛的飛魚服佩繡春刀,看似年青威武,不過年方三十的他實在一年前還僅是江南寧波的士族朱門之子。
“如果王爺不肯降,那我們就從速解纜南下暫避。”
老朱扯開衣衿,精赤上身。
“韃子尚在數百裡外的杭州,就已經嚇破了你的膽嗎?”老朱昂首,對這個滿臉慘白的‘大舅哥’諷刺的道。
就算逃到此時的南洋去,可此時台灣有荷蘭人,菲律賓有西班牙人,印尼、馬來等地也是荷蘭人、葡萄牙人等殖民,到清初時都還產生過數次屠華慘案,跑到南洋去,也逃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