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_第217章 良心不痛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就比如鹽稅,他本質上是一種人頭稅,因為大家要吃鹽,必不成少,以是征了鹽稅,等因而人頭稅。但如果你征對地步、房屋買賣征收契稅,那麼對很多冇地步房屋買賣的淺顯百姓來講,這稅就征不到他們頭上。

朱以海加大給處所留餘,讓財務上相對寬鬆些,也是大明這些年來的政策,搞的處所窮,官吏窮,因而他們隻能向百姓加征、派役,百姓承擔不竭減輕,權勢大戶卻不太受影響,減輕了兩級分化,惡性循環。

按當時朝廷折價大糧一石折銀八錢,實際上當時糧價高,一石米能值一兩多銀子,是以這六石米,能折七八兩銀子。

“本年閏六月,地丁加閏,征銀兩千八百四十九兩八錢,征米二百九十四石八鬥・・・・”

“征本質糧的話,得重視不能累民,各地百姓同一隻交到鄉上便好,彆的每石糧裡既然已經加了兩成腳耗,又分外收了一成火耗,那麼該征多少就多少,不能再分外加征甚麼破鈔、平餘了。我曉得本來戶部有個黑錢,每一千兩加征二十五兩銀,這筆銀子就成了戶部小金庫,戶部官吏私分。”

“現在是甚麼時候?是韃虜南侵,已奪去大明半壁江山,是國度危亡之際,這個時候必須打造一支能打敢衝且忠心耿耿的精銳王師來,靠甚麼來打造?光講忠孝仁義勇嗎?”

“韃子給的撫卹標準你們曉得是多少嗎?是他們月餉的一百倍,而我們呢?就算禦營,也僅相稱於不到三個月的標準。”

朱以海點頭,軍隊是用來兵戈的,不是用來屯田的,起碼現階段他不成能再搞軍屯,這裡又不是邊關,這裡地少人多,以是直接把這些田拿來佃租給百姓耕作,然後收租就行了。

“一個護軍戰死撫卹二百兩銀子,一個步甲都有一百五十兩,哪怕是包衣主子上陣充甲兵戰死都有百兩,這是一次性給的撫卹,還不包含身後對遺孀遺孤們的補助等。哪怕是綠營的馬兵戰死也有七十兩,步兵戰死五十兩。”

現在糧價都是石米二三兩,現在還按之前石米折銀一兩來征銀,那就相稱於要少收一半的稅賦,對於現在急缺錢的他們來講,這如果雪上加霜,便隻能征本質糧了。

“要比跟我們的敵手比,韃子拿甚麼糧餉,甚麼撫卹?韃子一個月固然拿的跟關寧軍差未幾的糧賞,但那隻是根基的,他們大頭在犒賞,另有劫掠,他們的撫卹也格外的高。”

以是從統治者的角度來講,固然人頭稅征收最簡樸,看似最公允,但實在對於朝廷來講,人頭稅最不公道,征收本錢也最高。

何騰蛟從湖廣來,那邊的兵乃至拿著一個月一兩乃至一兩都還欠餉遍及,行糧都能拖欠。

厘金也必須得征,所得收益全數用來養軍兵戈。

當然,現在浙江糧價都二兩一石了,以是按這個比,實際隻征了半鬥。

如果再加一成火耗,則是十三石二鬥糧,二兩二錢銀。

朱以海擺了擺手,“那些都是小題目,先弄起一個大抵框架實施,今後再拾遺補缺漸漸修補便是。”

這話他底子不敢說,隻能臉一陣紅一陣白的站那啞口無言。

洪武初定官田起科,每畝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畝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畝八升五合五勺,蘆地每畝五合三勺四抄,草塌地,每畝三合一勺,冇官田,每畝一鬥二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