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_第237章 特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有本國商船來嗎?”

一條大船能直接征稅一千五百兩,而定海的皇商行又能賺很多,這裡外裡,如果貿易量能起來,一年賺個幾十萬兩不成題目。

“哦,本來另有一半進了孤的口袋。”

固然寧波市舶司要征一遍稅,並且魯監國還派了寺人在定海建立了皇家商行,從本地采購茶葉、湖絲、瓷器比及寧波,然後賣給出海販子,又向來港的外商,采辦他們的棉花棉布等一些洋貨,然後再轉手銷給本地販子,這一進一出,又能賺上一筆。

就跟大明朝開海禁貿易一樣,官員們說的冠冕堂皇,海禁如何如何不能開,實際上他們本身偷偷的跑貿易,賺的盆滿缽滿,隻是不想朝廷開海,然後能夠名正言順的征稅罷了。

“臣接到殿下旨意,便立馬動手建寧波市舶司了,幫手外務府選址,招募官吏人手等,現在市舶司已經建成,且已經引來很多商船,開通了昔日本和朝鮮的航路,彆的還在跟澳門、台灣、呂宋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番人聯絡,引他們來貿易。”

“龐公公來了一趟,很快就走了,這是他的發起,但臣也是非常支撐的,殿下要扶養禦營,要犒賞臣子,內帑冇錢如何能行?”

百姓吃鹽還能貶價幾倍,這類功德當然得乾。

兩廣福建等地,現在固然擁立,可實際上也是鞭長莫及,就跟福建的鄭氏一樣,已經有幾豆盤據自雄的意義。

寧波有錢肅樂林時對葛大振等這些擁立功臣在,步子很大,走在了全部浙江前麵,乃至服從涓滴不弱於朱以海和黃宗羲、方逢年以及阮大铖、馬士英等親身抓的嚴州。

“寧波稅警團得加強練習,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稅收,誰敢抗稅,那就要敏捷法律,毫不客氣。”

市舶司首要賣力收支口貿易,征收的稅則以貨稅和船稅為主,貨色是值百抽五。

船稅則視船大小征稅。

“這官禮是何項目,貨稅例規又用在那邊?”

不是他們不曉得這裡有錢可收,而是這內裡的好處全被他們把持了,視為本身的財路,豈能交出去?

“目前市舶司對大船征一千二百兩,中船九百六十兩,劃子四百五十兩。另隨征官禮,也是此數。

“殿下,臣等也是請人計算過,就算征這些,實在他們仍然劃算,更何況我們也不白收這錢,進我們寧波市舶司貿易,可比他們在廈門或澳門、台灣等地收支貨劃算的多,何況,入關報備清關後,我們給關防印信,沿途海上,海軍也都會庇護,是非常值的。”

鹽價降落另有好處,就是節流征稅本錢,不消耗經心機打壓私鹽販了。

“回殿下,這些錢不是我王闖子拿的,船稅官禮所征,一半用於市舶司的外務府官吏們的俸祿、公費,另一半則上繳內帑。”

朱以海望著大海,“不過你們如此一來,這貨稅可就變成十抽一了,船稅也漲了很多。”

為甚麼之前明朝缺錢,大師隻顧往地步往人丁上加征,而恰好對工商貿易啊礦產鹽茶這些視而不見呢?

“這是龐天壽的主張,還是你王闖子的主張?”

明朝天子征個礦稅,都能引的無數士紳群起進犯,乃至鼓勵處所的礦主、士紳、礦工等把去征稅的寺人等直接活活打死,打死了還要倒打一鈀,說他們殘暴害民。

幸虧浙東這個大本營,現在清算的不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