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你是殿下所拜左都禦史,都察院可要由你統領。”
朱大典掛大學士銜,賣力戍守金華。
於穎也升為浙江巡撫。
此次義陽王所部的入侵寧紹,算是完整失利了,不過也算是開啟戰端,接下來兩家是戰是和還不曉得。
石浦吳凱、海門王相、寧波錢肅樂等已經率兵會聚定海,王之仁籌辦迎擊黃斌卿隨時能夠的進犯。
旨意很長,之前在台州,內閣僅拜了宋之普一報酬大學士,陳函輝、柯夏卿是幫手,此次則是連宋之普在內,拜了八位大學士。
尚書侍郎等也任命了好幾個。
監國的這個安排算是麵麵俱到了,宋之普主內閣賣力票擬,劉宗周則賣力都察院,張國維則是以大學士、總督,督師江上。
想回絕,可監都城已經渡海北上了。
他直言,“殿下既然北上海寧,那我這個次輔也要在海寧。”
“劉穆、鄭遵謙、劉光世進封總兵。”
這些老頭子們都是極負名譽的大臣,也都在國度崩潰腐敗時,籌算他殺就義守節的,是在聽到了魯王出來監國,要抗虜規複大明時,才決定再持續進獻一份力。
固然也有人感覺宋之普非論是資格還是才氣,都不敷以做這內閣首輔,但這位是首義功臣,跟陳函輝、柯夏卿二人一樣,他們兩人本來職位資格更低,但此次也都拜大學士入閣,乃至如陳函輝還兼任吏部尚書,柯夏卿還兼任戎政尚書、協理京營,都是極實官僚職。
就在朱以海乘船出海後,張國維、劉宗周、祁彪佳、陳盟、方逢年、宋之普等構成了一個規格極高的迎聖團,來迎他去紹興,成果晚來一步,朱以海已經帶兵出海了。
“我也去海寧。”劉宗周烏青著臉道。
老頭子們都衝動的表示,同去海寧。
張國維愣了下,“殿下給我們留的旨意?”
張國維、劉宗周這群老邁學士們氣的鬍子亂抖,直接把留守眉盜窟的黃宗羲馮京第等噴的口水滿麵,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宋之普這位首擁功臣,是首輔大學士,祁彪佳是次輔,其他皆是輔臣。
“監國在哪,行在便在哪,朝廷也就在哪,我等大臣也當在哪!”祁彪佳直言道,“大明到了現在,全天下皆希冀監國殿下也。若監國不測,這大明也就再冇但願了。”
“柯夏卿兼戎政尚書協理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