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和尚可喜之間向來就冇有過上下級乾係,早在崇禎六年時為廣鹿島副將的尚可喜就已率部降金,而此時洪承疇正以陝西三邊總督的身份批示明軍對闖王高迎祥的圍殲戰事。一個廣鹿島副將,一個三邊總督,二人身份差了十萬八千裡,間隔也是差了十萬八千裡,天然談不上有甚麼交結。
說到這,尚可喜起家踱了兩步,叮嚀班誌富:“你明日往新會再去一趟,把本家兵調返來,彆的讓之信沉住氣,我這邊還能等上一兩月,叫他不必焦急,已經圍了幾月了,也不在乎再多圍上一兩月。本王就不信新會城中的賊兵還真是鐵打的!餓也要餓死他們!”
班誌富回聲後又不解問道:“王爺為何要調本家兵?”
尚可喜降金後,其部被洪太賜名“天佑兵”,本人也被授予總兵官,隸漢軍鑲藍旗。崇禎九年洪太改“金”為“清”後,封尚可喜為智順王,命其隨他征討朝鮮。在此期間,尚可喜和正在關內批示圍殲流寇的洪承疇之間也從未有過任何聯絡,二人之間大略也隻是曉得對方的存在而矣。直至崇禎十五年鬆錦戰事發作,尚可喜和洪承疇才第一次產生聯絡,這場大戰也是二人之間獨一比武的一場戰事。
冇了節製廣東兩藩王的權力,洪承疇也隻能以私家名義往廣東發來這封手劄,信頂用詞用句也都一一考慮過,絕無半點托大之意。
和洪承疇在清軍入關後一向為清廷在各處效命分歧的是,尚可喜隻在順治元年率所部入關歸豫親王多鐸批示南下追擊李自成部,兵至湖北鄂州後又回師遼東海州。這一回遼東就是四年,直到順治六年一樣因為南邊戰事幾次,滿州八旗兵力不敷調用。清廷這纔不得不再次重用已歸遼的漢人三順王,改封尚可喜為平南王,命其率部直撲廣東。順治七年。尚可喜聯同耿繼茂一同攻占廣州,隨後便坐鎮廣州直至現在。
班誌富之以是還稱洪承疇為“老督師”,多數也是因為前明舊事,畢竟洪承疇在崇禎朝官聲赫赫,哪怕他們這些人比洪承疇早投“名主”多年,也決然不敢就此生了輕視之心。彆的另有很首要的一點,那就是在這道授予廣東兩王兼任處所之事旨意收回前,洪承疇已擔負名義上的節製經略一年多了。這一年多時候或許不長,洪承疇也冇有在這一年多時候內對廣東二王下過任何號令,但在講究端方的官麵上而言,非論現在兩王是否歸洪承疇節製,他這老督師都是當定了的。哪怕今後尚可喜和耿繼茂見到洪承疇本人,以王爺之尊還是要稱呼對方一聲“老督師”的,冇體例,端方就是端方,壞不得。
“王爺的意義是不西進?”班誌富如有所思。
鬆錦大戰以明軍全軍淹冇,主帥洪承疇降清閉幕。降清後的洪承疇雖極得洪太正視,但終洪太一朝,除谘詢外,也冇有任以官職。如此身份和報酬,天然不及貴為智順王的尚可喜,更彆提二人之間會有甚麼附屬乾係了。
尚可喜搖了點頭,道:“孫、李二賊若真內鬨,這天賜良機如何能倒黴用?”
班誌富有些摸不透平南王的心機了,這剛說真假不好探,轉眼卻又這般說,卻不知王爺心中到底作何想。
“虛也好,實也好,必須早點處理新會的承平軍,要不然,這釘子遲早會把我們紮個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