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兒不為奴_第六十八章 軍製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胡全的身後事辦得極其昌大,羅定城中未插手承平營的百姓都被承平營逼迫參與了送葬,與胡全一同下葬的是陣亡的86名羅定兵,另有3名大樵山出身的伍長。

雙管齊下下,很快,營中就聽不到陣亡兵士的親人說承平營的好話,取而代之的是悲傷仍就悲傷,但悲傷的同時倒是對承平營的仁義之舉讚不斷口。

三個陣亡的伍長一個是匪賊出身,另有兩個是和胡全一樣也是李成棟部卒,三人都冇有親人在身邊,故而這筆撫卹金臨時記在帳上,今後如果能夠找到他們的家眷,便將錢交給他們。

給陣亡兵士的撫卹金定得如此高,承平營內部不是冇有反對的聲音,因為便是滿州人冇有進關前,大明朝給陣亡兵士的撫卹金也冇有這麼多,乃至另有不給的,而眼下大明都亡得隻剩西南數省,承平營雖打著南明永曆天子的燈號,可也冇有事理給陣亡兵士定這麼高的撫卹,那邊比南明富很多的清朝也冇這麼給過,憑甚麼才立營頭的承平營要給這麼多?這麼個給法,那是活生生的糟蹋銀子,有多少家底能經得住這麼敗法!

軍議上,十名隊正分歧認同需求明白營中高低尊卑軌製,並給分歧層次的職員分歧的報酬,邵九公乃至說能夠直接照搬綠營的那一套,也立些標協營汛,如許各級軍官一目瞭然,費心又省時。

周士相給陣亡者定下的撫卹金是50兩一人,為此管公庫的宋襄公一共向陣亡者支屬付出了4300兩銀子,這筆錢幾近占了從德慶緝獲現銀的三分之一。

這個百戶並非常設,而是在戰時設立,性子如同之前的前營統製官,也就是說一旦承平營與清軍作戰,在周士相以外便能夠設一名百戶統帶五個總旗停止作戰。百戶人選並不牢固,隻在戰前軍議肯定人選。

傷員回到羅定後獲得了醫治,固然醫治手腕很掉隊,傷殘者不免,但大半傷員還是能夠病癒,殘疾者也冇有如同路上所擔憂的那樣被承平營拋棄,而是承諾他們在傷好以後能夠在後營中擔負一些非體力活的職務,從而能夠這些職務中支付必然的嘉獎,報酬劃一伍長。

周士相本來倒是想直接將師團營這類後代軍隊的編組體製拿來現用,可細細一想,有點不倫不類,眼下畢竟是17世紀而不是20世紀,還是合適點期間特性好,也免得他還要再一一解釋甚麼是師長,甚麼是團長。

明軍衛所的軍製是小旗、總旗、百戶、千戶、批示使的軌製,連絡承平營的近況,周士相以各伍伍長為小旗官,以各隊隊正為總旗官,然後連絡實際批示中呈現的題目,又臨時設百戶一職。

聽了宋襄公所說,周士相便稍稍放心,返來這兩天通過那些從德慶緝獲的大筆物質以及幾次軍議,他已經在承平營中建立首級的職位,大樵山那幫老弟兄也好,邵九公的江西兵也好,羅定的新兵以及那些犯人、災黎對他這位新任參將大人都是非常的佩服和尊敬。能夠說,現在的承平營已經從先前的“胡記”變成“週記”,周士相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這支“週記”承平營帶入正軌,並慢慢生長強大成一支抗清的中堅力量。

撫卹金按名冊發放後,公然不出周士相所料,當那些陣亡者家眷曉得本身能夠獲得50兩的撫卹後,因男人之死而對承平營產生痛恨的她們立時就息了怨氣,心中的不滿也隨之沖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