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被清軍攻占後,李元胤不忍心看到其寄父歸正來歸的廣東全省重新淪亡,又不肯意撤入慶國公陳邦傅節製的廣西,更不肯違背寄父之命向清軍投降,便向永曆請命自告奮勇前去高州、雷州集合寄父殘部同清軍再決雄雌。成果順治八年,李元胤在欽州防城聯絡舊部時被兵士王勝堂擒獲,隨後就被押送到廣州。李光恩時在鬱林聯絡其他成棟舊部,聞訊頓腳大哭。
周士相對廣東境內各部明軍體味並不甚多,東征前曾讓軍情司專門彙集各部明軍環境,又從熟諳廣東環境的胡德玉那邊體味,這才大抵清楚廣東明軍漫衍力量及將領秘聞。
羅成耀棄守韶州逃竄後,見清軍占據廣州,知時勢已去便暗中約降清軍,想為清軍攻取肇慶建功,調換在清廷那邊的出息。李元胤得知此過後,遂決計除此奸賊,因李光恩是羅成耀舊部,平時和羅成耀乾係不錯,便由李光恩出麵相約羅成耀遊船喝酒。舟泛中流,李光恩俄然把正在繩床上忽悠的羅成耀掀翻在地,以利刃一刀成果了這個叛賊。羅成耀部下大驚之時,李元胤出麵持天子聖旨,這才穩定世人。
李光恩原是東勳李成棟部下大將寶豐伯羅成耀的部下。梅嶺戰役後,成棟部下大將閻可義病死於南雄,自行開印視事的兩廣總督杜永和便與成棟義子南陽伯李元胤籌議派羅成耀去代替閻可義抵擋清軍。豈料羅成耀卻不肯意去,大發牢騷說:“爾等俱安享用用,獨苦我邪!且國公(李成棟)屢出,未能一逞,今以我去,能又何如?”
行刑之前,李元胤隻提了一個要求,便是讓本身穿上大明朝服,耿繼茂允之。元胤穿戴結束後便向西南邊向膜拜,而後哭歎道:“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言畢,耿繼茂不耐揮手,劊子手大刀落下。
清軍攻城前,先派數十名間諜暗藏於城內,命他們除夕早晨放火燃燒鼓樓,然後趁明軍慌亂救火之際翻開文明門,清軍主力隨即突入城內。明總兵楊傑等匆促應戰,被清軍擊敗,楊傑和副將蕭啟等十餘名將領被殺,總兵董垣信被活捉。守軍馬兵二百餘名、步兵六千餘名皆戰死,城內住民被清軍搏鬥殆儘。攻占南雄以後,清廷所派廣東巡撫李棲鳳即入城扼守。順治七年正月初三日,尚可喜、耿繼茂帶領清軍由南雄解纜,初六日抵韶州府,寶豐伯羅成耀不思抵當卻帶領兵將和道、府、縣官一起南逃,成果清軍未遇任何抵當即占據韶州。
天子和朝廷如此,再加上舊主之子被殺,“東勳”李成棟舊部便接踵降清,但羅成耀卻冇有投降,但他實對永曆朝廷絕望透頂,以是領著殘部千餘人逃至肇慶西北和廣西交界的開建一帶對峙抗清,對於永曆朝廷委任的廣東總督和四府巡撫之命也是不睬會。(未完待續。)
李光恩從南雄冒死突圍,方撿回一條性命。突圍後,因不恥羅成耀為人,便去投都督李元胤。時有大寇楊大甫被永曆朝廷招安屯居梧州,常常劫奪行舟,殛斃來往軍使掠取貢物。李元胤上疏,請永曆帝召楊大甫入見趁機誅殺。君臣喝酒之間,永曆詰問楊大甫,楊大甫大怒之下竟想順勢挾製永曆帝投清。一旁侍飲的馬吉翔等人失聲跑掉,李光恩卻在後一腳把楊大甫踹個大馬趴,把他逮住縊殺於船外。是以功深得李元胤信賴,提為中軍參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