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翰林_第八十八章 書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樂文一擺手,淡淡道:“誒,這位大師佛法高深,豈是吾等小輩所能洞悉的。”

因而樂文和老衲告彆後,在阜城保養了兩日,三人便又持續趕路了。

史上刀工最好的廚師是哪一個,倘若把這個名頭冠於廚子頭上,估計大師都不會反對,廚子顛末19年的刻苦修煉,宰了幾千頭牛以後,終究練成了化繁為簡,舉重若輕,遊刃不足的好工夫,博得了帝王的嘉獎,先人,也常用廚子解牛這個成語來作為技藝神妙的典範,千百年來,彷彿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當樂文心中對這個秀才廚師的廚藝之高,連連詫異的時候,卻隻聽得耳邊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隆響起,那堆在食案上的烏黑的魚鱠,竟然都化為胡蝶,振翅而飛。

實在樂文在這位老衲睡覺打呼嚕時,聽入耳中的的確是像彈彈琴聲普通有節拍的妙曲,但是到底是為甚麼,他也不知其以是然,或許真如老衲所說的那樣吧。

樂文現在的確對這位老衲讚佩不已,點頭連聲道:“世人傳言大師天生異稟,本日得見,果不其然,鄙人非常佩服。”

在樂文聽到美好之處,老衲的鼾聲緊接著又變成了一曲《平沙落雁》,旋律起而又伏,連綿不竭,美好動聽,基調靜美,但靜中有動,如同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裡,天涯飛鳴,也有迴翔瞻顧之情,高低頡頏之態,翔而後集之象,驚而複起之神,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閒,朋侶無猜,雌雄有敘。

聽罷一曲《平沙落雁》,讓樂文有種意氣風發之感,覺得老衲不再打鼾了,誰知隻是沉寂了半晌,又接著來了一曲絕響《廣陵散》,曲中灌輸著一種氣憤不平的浩然之氣,紛披光輝,戈矛縱橫,讓人熱血沸騰。

“阿彌陀佛,明鏡非台,菩提無樹,思之不得,尋之何如,皆為心之所向,怎堪萬象皆空,心象有則有,心象無則無。”老衲麵對龍超的質疑,微微一笑,申明道。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家酒館便是如此,固然比較難找,但是酒館的樓上和樓下都已客滿,還好他們隻是稍等了半晌,在靠近廚房處的那張桌子上的人便吃完分開了。

當樂文跟著曲聲,如同在疆場縱橫廝殺之事,老衲的鼾聲戛但是止,讓樂文也從這類幻景中脫但是出,不由緩緩展開雙眼,看到那位老衲已經醒來,正在淺笑看著他。

老衲的鼾聲傳入樂文耳中的起首是一曲《高山流水》,曲調美好,如同天籟之音,讓樂文竟然有些沉醉此中。

話說《廣陵散》的來源是按照《晉書》記錄,此曲乃嵇康玩耍洛西時,為一前人所贈,而《承平廣記》裡更有一則神鬼傳奇,說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操琴,琴聲文雅,打動一幽靈,那幽靈遂傳《廣陵散》於嵇康,更與嵇康商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死前,嵇康俱不傷感,唯歎惋:“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誒,哥哥,莫要被這妖僧給騙了,想必然是他給你的那粒藥丸有題目,要不然他的鼾聲傳入我的耳中,倒是刺耳的噪音?”這時龍超和丁珂兒見老衲已經醒來,也走了出去。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操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體味這是描畫“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身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畢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