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夏天,老天爺彷彿發了瘋,瓢潑大雨連續下了四十九天,高山成河,臨津城四週一片汪洋。隻見西南邊向大水滾滾,波翻浪湧著滾滾而來,收回震天動地的吼聲。
出了城門,樂文一拍馬,白馬便緩慢的奔馳了起來,小猴兩隻小手緊緊的抓住白馬的鬢毛,恐怕從白馬身上掉下來,倒是把白馬拽的生疼生疼的。
身前的小猴空空聽到鐘聲,把它嚇的,縮著脖子,依偎在樂文的懷裡,渾身發著抖……
和尚見丁珂兒心生迷惑,便又說道:“貧僧昨日雲遊至此,隨身照顧的銀兩用儘,一人一猴,好幾天也冇吃上頓飽飯,餓得饑腸轆轆,麵前發黑,總這麼下去,把它留在我手裡,也是死路一條,無法之下,隻好出此下策,賣掉這小猴兒,換得幾個銀錢,也好度過這個難關。削髮人不打誑語,夫人您就行行好……”
說著提著小猴便遞給了樂文,樂文把小猴放在了身前,小猴坐在馬背上,兩隻雙手悄悄抓住白馬的脖子上的鬢毛,一副安然得意的模樣,一點冇有害怕之色。
丁珂兒有些遊移,不知要不要買的時候,樂文感覺這個和尚也怪不幸的,便從錢包裡取出十兩銀子遞給和尚道:“喏,銀子你收著,這隻小猴子,我買下了。”
“十兩?如何這麼貴啊?”丁珂兒驚奇道。
在這危難時候,俄然從上遊漂來了兩件龐然大物:一個是大鐵鐘,一個是鐵菩薩。
那渾厚婉轉的鐘聲傳出很遠很遠,繞梁餘音久久不斷,給百姓的歇息和勞作帶來了便利。
從這一天起,大水逐步退去,人們連續返回了故裡。
拿錢救人,歸拿錢救人,買賣搞代價,歸搞代價,是兩碼事,樂文總不能讓麵前這個和尚活活餓死呢。
“誒,這個小猴竟然一點都不怕生,真敬愛,不如就給它起個名字吧。”丁珂兒感覺這個小猴非常風趣,便伸手撫摩了一下小猴的頭頂,小猴奉迎的還給丁珂兒作了個揖。
人們紛繁傳說,這口鐘是大禹王送來的。
“哈哈哈……嫂子,你看這個和尚都感覺你是俺哥哥的娘子呢。”龍超在一旁打趣道。
樂文感受這這口大鐘渾厚的撞擊聲,昂首看了看這口大鐘,又看了看天,落日西下,天空紅霞滿天,讓人有種心曠神怡之感。
它們不時碰碰撞撞,鏗鏘有力,彷彿在說:“叮叮鐺鐺,你上寧津,我上東光!”
他看到這一帶兵禍天災,百姓受難,就用這口大鐘來給人們指導迷津,為寧津群眾帶來安然,退了大水。
淹冇了莊稼,淹冇了村落,淹冇了城池。城牆倒了,城樓塌了,隻剩下奎星閣的小半截還露在水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