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怎能親身出城迎敵,還是讓微臣來領兵吧!”
“眾位不必多言,現在都城已危在朝夕,如若朕不親身領兵剿賊,恐怕朕就真的要坐守待斃了。”
樂文號令征北大元帥領兵三十萬征討韃靼,因為軍情告急,另有十萬兵未能達到,便倉促忙出兵了,在崔誌領兵達到薊州城時,薊州守城的八萬步馬隊已經剩下一萬多的殘兵,還在誓死抵當,見到征北大元帥崔誌到來,趕緊把南門翻開,引軍入城。
而後兩軍在薊州城北外產生戰役,崔誌勇武非常,領兵親身出戰,一戰得勝,斬敵九千,而這被斬首的九千敵軍中,有一千韃靼敵軍,都是他親手斬殺的,可謂是軍中的戰神,大大鼓勵了全軍士氣。
而在此時,白蓮教總舵竟然策動內鬨,帶領十萬教眾俄然偷襲都城,都城垂危。
而薊州鎮長年的守備兵力在8萬人擺佈,包含山海關的軍隊,組建戰車營,共7營,每營4000步軍3000馬隊,共49000人。
(未完待續。)
第七,建立邊寨停滯而不挑選輕重緩急,防備地點浩繁而使兵力分離。
正德年間的錦衣衛人數已經達到了十萬之眾,本來樂文還感覺十萬錦衣衛另有點多,看來此時算是派上用處了。
薊州之兵,名義上浩繁而實際上不敷,為何如此說呢?
第四,戍守邊塞的士卒貧乏嚴明的束縛,行伍不整。
啟事有七條:第一,駐屯甲士不習兵事,而好微末之技,矯健的兵卒為將帥役使調派,隻要老弱的兵卒在軍隊充數。
第三,敵寇來犯,而調遣無方,長途奔赴,人馬兩傷。
樂文也顧不上那麼多了,能征善戰的大將都被派出去了,這兩個剛被汲引上來的錦衣衛長官固然在這些錦衣衛裡算是頂尖的武功,可如果讓他們去跟白蓮教主打,恐怕他們兩個加起來也不敷白蓮教主揍的。
本來那韃靼軍派來使臣媾和,是為了利誘大明朝廷,讓大明軍放鬆警戒,韃靼雄師壓境,韃靼攻馬蘭峪,直奔薊州,並打劫通化縣。
薊州的地形有三種,廣漠的平原郊野,是本地百裡以南的地形。險阻夷易參半,是本地靠近邊塞的地形。山穀侷促,樹大林深,是邊塞以外的地形。仇敵進入平原,利於車戰。在靠近邊關的本地善於馬戰。在邊關以外,宜於步戰。三者互動利用,才能夠獲得戰役勝利的主動權。而當今邊兵隻練習騎馬,不熟諳山戰、林戰、狹穀之戰的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