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真冇有事嗎?“
而對經義的訓詁。而訓詁之學在漢朝時這是儒生能夠專研一輩子的學問。
《爾雅》?
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論語》是孔子語錄,《孝經》代表了統治階層的認識形狀,那麼《爾雅》又非孔子所作,也不在朝廷規定九經範圍內,為何郭學究要章越來學呢?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存眷vx公家【書友大本營】便可支付!
比如漢朝時詩經魯,齊,家三家作注,後又有毛詩。待東漢大儒鄭玄為毛詩作箋後,天下讀書人都改學毛詩,乃至於另三家失傳。
“家裡哪有錢?”
但今文經學則分歧,將五經挨次定為《詩》、《書》、《禮》、《易》、《春秋》,是一個由淺入深的步調。
學究渾家道:“喊他們用飯!”
郭學究道:“《易》為五經之首,這本易經是我至縣學求借來的,學正隻肯歸還三日,你抄完了我再還歸去!這本《爾雅》倒是我的收藏,若無人借走,你可緩緩讀之。”
苗三娘笑道:“如果師兄喜好,明日我再給你們帶!”
章越明白過來,纔想得昨日午後郭學究失落了大半日,本來是跋山渡水去了縣城一趟。這一來回就是大半日的工夫。讀書之難莫過如此。
章越算了下,九經加上孝經,論語,爾雅,以及本身背下的孟子,這就是後代所提的十三經了。
就好比現在寫論文,於論語上任何一句話,考生都要寫出一篇論文來。
章越施禮道:“是,先生,門生必然在三天內抄完。”
但見這日一大早郭學究到章越屋裡道:“這為學與做人普通,事事都要抓住本要,治經也是如此。作詩文以調子為本,而治經當以訓詁為本!要訓詁,搶先背《爾雅》,如此本末穩定!”
這時候郭學究的渾家走了過來。
也就是前人註釋都不對,我纔是精確的。
苗三娘與家仆一併回家。
“走吧,彆看了。”
郭林見章越竟破天荒地第一次接管本身的定見,也是喜出望外:“我就是一說,你能明白就好了。”
章越笑了笑不說話,答案當然是……不可!
章越點點頭道:“師妹不消客氣,明日如有不曉得,再來問吧!”
但見郭林手捧的《易經》,《爾雅》站著與章越講授本身讀此二經的心得,章越坐在椅上專注當真地聽著。
“窮措大,休想!”渾家的河東獅吼直入郭學究耳裡。
比如明清科舉八股文就是章句之學。
考官從四書五經隨便拿出一句話來,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考生要仿賢人語氣立言,將這句話以破題至束股八個段落寫一篇文章。而考生寫八股文參考的就是以朱子之作《四書章句集註》。
這時太陽還未落山,金燦燦的陽光灑在山間,樹梢,院間的空位上。遠處放牛孺子的村歌聲遠遠傳來,山坳裡的村莊已飄起了炊煙。
最後郭學究又叮嚀章越,讀經隻訓詁而不章句。
郭學究點點頭,然後分開了茅舍,行至門外後又轉頭看了一眼屋內。
郭林想了想道:“師弟,本日師妹請教的事,你之應對,我覺得不當。”
郭學究給了章越一本《爾雅》後,又給了他一本《易經》。章越見此嚇了一跳,郭學究竟然一次借到了兩本書?這未免也太短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