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笑道:“那麼就以此定下了。”
本日早朝後,官家與後殿聽大臣奏事。
官家淡淡地笑道:“無妨,朕不過隨口一提,朕於嘉祐之間死力取士,視科舉為重典,意在留可用宰相,造福後代子孫。”
同時在福康公主冊封及溫成皇後立廟的事上,禮書上為官家這兩件事停止了記錄,冇有刪去了儀製,隻是在儀註上說明此非經製,給官家在這件事上留下了顏麵。
韓琦三人都是吃了一驚。
另有一件事公主冊立,此事關於福康公主,也就是官家的長公主進封為兗國公主。
韓琦,歐陽修,王珪忙道:“陛下春秋正盛,勿言於此。”
韓琦道:“禮節事件一貫繁密,太常禮院預其職判,這修撰太常因禮革,不過是分內之事。”
官家道:“朕用了二旬日的工夫,將禮院新修的太常因禮革看畢了,甚好!朕記得中書門下有禮房,禮院名義上附屬太常寺,但實際上卻聽中書之意,此事中書,太常辦差皆是有功。”
官家聽了點頭道:“甚好,就擬崇政殿平話。”
四周垂簾都被放下,固然是炎炎夏季,但禦殿還是密不通風。
“至於章越……參政更是擅用,朕看此事他著力最大。”
“至於章越朕感覺此人入禮院不過數月,即有如此建立,實在可貴,朕想賜他一個經筵官,中書與學士院覺得如何?”
官家道:“參政知人也。呂夏卿修新唐書可知其學問賅博,蘇洵之前,朕要他試舍人院,他卻以老病不肯應詔,朕還覺得他怕不如他兩個兒子,現在看來一定是雛鳳清於老聲。”
宋朝公主進封隻要冊封文書,冇有冊命之儀,但因為福康公主是官家最喜好的女兒,以是官家必然要行冊封之儀。
是以陪侍之人也吃了苦頭,不能揮扇烤火。
實在官家身子不好,自至和三年後當殿暈厥,大病一場後便每況愈下。
歐陽修道:“朝野皆稱,本朝嘉祐以後最是得人,官庶常舉十數人,但不管如何舉,必有蘇軾,蘇洵,章越等在此中。”
官家欣然道:“修書有功,韓相公看如何犒賞纔是?中書擬一擬。”
見過中書,樞密,三司三班後,官家沉默仍舊,奏事時最多隻是道一個可字,本日本要再見兩班,但官家卻道免了,最後隻餘下幾位掛著經筵名頭的大臣留身奏事。
但這件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都冇有舊例,如何締造一套合適公主冊封的禮節,禮院的官員恐怕背鍋,因而推搪來推搪去。
目睹官家表情很好,歐陽修道:“修撰太常因革禮此書,臣是交給太常同知院事呂夏卿,章越二人主之,文安縣主簿蘇洵,項城縣令姚辟二人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