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宰相_第424章 婚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虎去而複返!

這邊周至縣的官吏們迎來,他們在複興寺等待了一夜,本覺得他們一行昨日會到,但卻不見蹤跡。現在他們看到章越一行當即上前奉侍,將茶湯熱酒奉上。

道觀裡隻要一個羽士,道觀的道長自述是辟穀多年的修士,常日隻以鬆針為食。四周是秦嶺終南山之地,自唐以來便是隱士出冇之地,多有藏匿神仙之流。

凡是誰有了詩意,便叫侍從彎下身在其背上直書,最後將寫好的詩投入詩囊中。

蘇軾道了句:“為官則為儒法,歸隱則思釋道, 千古皆同。”

雨歇以後,已是遲誤了路程,世人持續沿著山而行,到了晚間找了道觀借宿一晚。

正在半路上,忽聽得虎嘯!

摩崖而書,恰是士大夫之美事。

臨壁書名後,章越等人持續下山,尋又登山,行走在連綴不儘的群山當中,澎湃的雲霧蒸騰而起,穀底有一條蛟龍正在噴薄吐納。

因而衙役們給世人,又換上乘馬,一行人這纔有了坐騎代步往複興寺而去。

蘇軾道:“我瓊林宴時聽蔣穎書(蔣之奇),單君賜(單錫)曾言陽羨景好,茶好,故想為官個十年,攢夠了俸祿便在此買些薄田,種些桔樹, 擇一山麓築室終老。”

在此感慨一句,二人真是好朋友,好到發配海南島的那等

對於蘇軾此言,世人都深覺得然。

從古至今這般士大夫的避世情懷, 孔子愁悶的時候,也有‘道不可, 乘桴浮於海’的碎碎念。在場幾人論及‘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這般境地一時都還達不到。

世人說談笑笑,下了山後代人詩興又起。

秋色之下,沿溪梨樹已儘染紅!

不過以蘇軾為友,淺顯人很難走進他的內心,他是真正的眼高過頂,但相反有些‘杠精’雖輕易口上獲咎人,但要交了朋友,人家是至心待你。

不過蘇軾厥後真定居陽羨了。

一名考官問道:“子瞻覺得那邊歸老較好?”

其他兩位考官以為章越,蘇軾,章惇幼年退隱, 現在功名心甚重,對於歸隱之事隻是說說罷了。

當夜世人遊複興寺。

山間露重夜寒,世人這一晚都睡得不好, 章越聽得,章惇與蘇軾半夜起家正議論, 不由披衣而起, 但聞道觀表裡迴盪著羽士夜課時的清磬聲, 恰好一輪月出於蒼山之上,頓時空山深穀裡充滿了清光。

蘇軾驚道:“馬如同此,著甚出處?”

山澗鳴徹,收回似雷鳴之聲。

說完蘇軾趕快調轉馬頭,倉促後退。章越也是懵了,除了植物園外,他從未見過第二隻活得老虎。

蘇軾捧著一大碗黃精飯大快朵頤之餘, 非常有興趣地與道長談起攝生辟穀之道來,同時也探聽神仙動靜。

蘇軾聽了大笑,章惇亦模糊聞聲,冇甚麼言語。

似蘇軾,章惇都非常多產,兩三日內詩囊裡已是厚厚一疊的紙。

世人聞言都是大笑,都冇有在乎。

不但黃精彩味,另有鬆針也是鮮嫩,去了外皮,隻吃嫩心。

傳聞世人餓著肚子,道長便下廚給世人以鬆針,柏子仁,黃精等煮了一鍋飯。

章惇策馬而歸對世人笑道:“汝等定不如我!”

世人當夜下榻於複興寺中,下榻的僧房隱然為高大的鬆柏樹所掩。

章越與蘇軾相約退休後,我們一起坐著扁舟相互來往,一起詩酒狎樵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