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還請樞相放心,蔡某必死力共同章經略!」
「你要能辦得出一兩件出乎他料想,又能讓他看得起的成事來,方能夠打動章三郎。話是如此,聽起來輕易明白,但辦起來卻難,特彆是牽涉入本身的好處。說到底家世,朱紫甚麼都是外力,故因上用力纔是正道,這因就是本身。」
……
文及甫道:「孩兒明白,但爹爹也未明著反對。」
「正所謂家和萬事興,比如婆媳之間都是必然會鬥,但隻要夫君能成事,後輩能出息又有甚麼乾係。」
文彥博道:「我為官四十五年,方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及本日的樞密使,但要罷免隻消一日便充足了。故而我身在此位,需每時每日居安思危,順勢而動。」
文彥博聞談笑道:「好,好,好!不過你不是為了本身,也要當起我們文家的榮辱來。」
「這要成事需擔風險,若要搭上本身性命,你行嗎?」
「你此去熙河,是要跟著章三郎建功,你覺得章三郎如何?」文彥博問道。
文彥博道:「吳家兩個郎君此番都推恩加了官,你但是眼熱之故?故而不來求我,這才找了親家。」
「但這高遵裕的為人,不知蔡兄又清楚幾分呢?」
「現在我身居高位,你要成事可謂一點不難,但如許好嗎?幼年時過慣了順境,今後便遇不得窘境,這不是成器之道,故我便磨磨你的性子。」
文及甫道:「孩兒忸捏,現在才曉得爹的意義。」
「你對熙河開邊有如此掌控?」
「但孩兒想來,辦事不如看人,能辦這個事的人堅固不堅固,我們清楚就行了。」
文及甫道:「章三郎之才,孩兒平生所見無一人及得
文及甫抹了一把額上的汗,這才坐在了文彥博一旁。
文彥博道:「因為你是我文彥博諸子當中最聰慧的。」
文及甫道:「是去熙河路任熙州通判!」
說到這裡,文及甫不由嘴角微微上揚。
吳充道:「本來蔡漕帥的事,不是吳某能夠多嘴的,但談及了吾婿,我便大膽說上一兩句。」
「同理王介甫必然要蔡仲遠(蔡延慶)為秦鳳路都轉運使,便是為了主導此次熙河開邊,使之成為變法的一部分。若萬一蔡仲遠不在那位置上,那麼他的相位則危矣。」
至於吳充府內,蔡延慶也是汗流浹背。
「熙河開邊確切是現在官家心底甲等大事,在此一個不慎即失了聖心,此事足見你的考量。我本也籌辦安排人去熙州,但你能主動替我們文家想到這一層,看來確有長進。」
文及甫道:「孩兒是宰相後輩,當然要守端方。」
「那麼爹爹的意義?」
「既是親家開口了,是哪門子差事?」
「爹爹。」
這些都是文及甫對勁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