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謙目睹日暮途窮,籌算逃歸故鄉丹陽去。曹豹忙勸道:“主公,聽聞韓征東就近在彭城,曹操曾數敗於其手,若邀得他來,曹操必退,徐州亦得安穩矣。”
陶謙遊移的說道:“韓明遠在攻打袁術時,我曾舉兵照應。雖未遣雄師直接交兵,卻取了沛國的豐、蕭、沛三縣之地。直到客歲時,才棄了此三縣。何況劉玄德與韓明遠有仇,韓明遠若來,必殺劉玄德。劉玄德為我徐州之事,苦戰數月,不計存亡,我又豈能是以而棄他?”
曹操急令滿寵出使彭城,滿寵問韓易道:“韓征東客歲既然應允我家主公攻打徐州陶謙以報父仇,為何本年又引兵來取彭城?是欲禁止我家主公複仇麼?”
戲忠說道:“韓明遠如果為徐州而來,隻怕徐州不得攻取了。主公可速速遣使扣問韓明遠,是否欲要禁止主公報仇之事?”
興平元年仲春,曹操誅殺多次調侃於已的名流邊讓,更誅其家,老幼皆不放過。兗州士人大懼,全都噤若寒蟬,不敢言聲。三月中,曹操複興七萬雄師攻伐徐州為父報仇。韓易也適時而起,領兵五萬,一樣以報仇為名攻打彭城相劉備。
陶謙遊移難決,因而又請糜竺、陳登前來商討。糜竺說道:“為人當一心一意纔好,怎能三心二意呢,隻要死守郯城不動,久後總會有其他的好動靜傳來。”
陳登說道:“糜子仲此乃小兒之見,即使曹操退兵了,可若韓征東又來尋劉備報仇,那又如何?我徐州再為劉備之私仇戰上一場麼?”
韓易點頭笑道:“我與劉備有多年大仇在身,此番是欲來尋劉備報仇的。現在劉備已逃至郯城,我怕孟德狐疑,特駐兵於彭城之下,不入東海,就是便利孟德報仇。孟德若得劉備之首予我,我歡樂無窮。但若孟德攻郯城不下,我再自引兵去尋劉備。”
關羽計議道:“大哥何不真棄了彭城,讓欲奪徐州的曹操與韓易為此大戰一場,說不定徐州便轉危為安了。”
思慮好久,劉備方纔長歎一聲,卻本來,在自已的內心深底處,光武天子複興大漢之舊例,不時的在心中隱現。自已小時的胡想,曾指著桑樹說:“將來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也。”
曹豹叫道:“恨又如何?主公欲托徐州之地,那也是在驅走曹操以後再說。此時曹操於徐州橫行無忌,他劉備也彆無他策。所戰兩次,次次皆敗,作戰還不如我呢。留他何用?”
簡雍狼狽的拜彆,回彭城奉告劉備,張飛當即就要撥劍他殺,卻被劉備與另一義弟關羽止住。劉備歎道:“我本覺得韓易是為取徐州而來,不想還真是為報私仇而來。為何當年討董的忠義之士曹操與韓易,卻都為私仇而撻伐徐州。徐州百姓因陶使君與備之私怨,而刻苦很多啊。”
不兩日,就有探馬回報韓易,劉備已率軍移師東海郯城去了。韓易此時正歡迎著徐州的很多名流,有彭城張昭、廣陵張紘,另有劉表的屬吏,赴泰山顧問病逝的兄長諸葛圭以後事的諸葛玄,此時正領著諸葛圭的遺孀及後代返回荊州。
張紘也欲勸說,韓易止手笑道:“我韓易何時成了曹操那般為報私仇,而大肆搏鬥百姓之人了。劉備乃虛假無恥之輩,他所言說之語你們也能信賴?我見彭城之民麵如死灰,浮黃饑瘦,必是因曹操客歲之撻伐,而使百姓困頓。因而令從汝南、陳國等地運來糧食布帛,覺得施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