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易在感喟了一聲可惜以後,便送走了徐晃。在獲得楊奉必定的答覆後,又派人前去晉陽城通報此大好動靜。不幾日,就有劉何、高雅與呂布一道領著晉陽城的餘軍前來,說張懿已同意了楊奉的求降事件,併爲其上奏朝庭。另讓韓易再接再勵,帶領幷州諸兵將,彙合騎都尉丁原,爭奪在三月內討平白波賊。
韓易撓了撓頭,問道:“那楊奉有何歸降的前提?”
臨陣之時,呂布領著五百騎奮勇突擊,所到之處無不崩潰,所遇之賊幾無一合之敵,讓在陣後批示的韓易大為驚詫。素知呂布勇猛,卻不知呂布之勇真的是環球無雙,比之顏良、文醜之勇更高上一籌。
當張懿聞知今後,此時城門大開,大部郡兵紛繁逃散,南匈奴兵已如潮流般的狂湧而入,大殺特殺的劫奪開來。張懿悲忿填膺,集合三百忠義的郡兵,朝南匈奴兵建議決死的打擊,但寡不敵眾,不幸全數被賊人所殺。
韓易恐楊奉逃至河東郡與橫行的郭太、韓暹、胡纔等部結合起來,忙令汪洋領兵五百騎為前鋒,一起追擊楊奉。楊奉不敢交兵,一起敗退至界山,方纔藉助界山之勢,暫阻韓易雄師。
馬儀深深的行了一禮,拜辭而去。
並且那五百騎卒在呂布的手中,如臂所指,隨心所欲,聚散聚散,就如同韓易在批示步兵普通的順暢。那摧枯拉朽之氣勢與進犯力,可讓萬眾之軍潰不成軍。韓易不由大歎,呂布真乃天生之將才也,當世騎戰,隻怕天下無敵。唯有前漢時的冠軍侯方能蓋其一頭。
馬儀笑道:“大兄有所不知,那羯人與我漢民分歧,不管男女,自小熟諳兵鬥,雖才一萬七千餘口,卻能集合萬眾之兵。所缺的,隻是兵械而以。”
大漢拜謝道:“小人徐晃,字公明。多謝韓司馬的厚愛,隻是小人曾經失身於賊,心中惶恐之極,不敢在威名赫赫的韓司馬麾下任職,隻願在同時失身為賊的楊帥麾下為將。”
羯族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具有深目、高鼻、多須的特性。其族源稀有說:是為入塞南匈奴十九種部族以後嗣;或是西域胡占首要成分;或是西域胡之一種。羯人入塞以後,與漢人混居,因附屬於匈奴,又稱為匈奴彆落。羯人聚居於上黨郡的武鄉、羯室一帶,有落千餘,丁口一萬七千餘眾。
丁原眉頭大皺,問道:“上黨郡中的羯人?他們才萬餘人丁,青壯就更少了,他們又能成何大事?”
丁原鬆了口氣,說道:“若隻是那些舊物,你拿去便是。”
“匈奴、匈奴,我韓易若不將你們連根撥起,誓不為人。”
韓易聞言哈哈大笑,說道:“楊奉當真是癡心妄圖啊。不說楊奉在背叛之前,隻是戔戔的離石尉,也不說本將在此時髦且隻是軍司馬。楊奉連本將都鬥之不過,竟還妄圖求得校尉之職。這是那個給他的膽量?”
大漢深深的拜謝道:“多謝韓司馬的大恩,小人這就歸去稟告楊帥。”
丁原搖點頭道:“幸不幸的,我心中清楚。隻是雒陽城中能征善戰者,除我以外,隻剩下一些世家子。他們看不上白波賊的戔戔功勞,這才被我占得了先機。不過騎都尉雖好,卻及不上幷州刺史啊。”
“望?望兒、韓望。”韓易喃喃的唸叨著,俄然悲從心來,淚流滿麵。公孫瓔這是因夫君出亡在外,望其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