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高順_第211章移民定襄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程立到來後起首宣佈對烏桓貴族停止斬首,此舉旨在震懾統統的烏桓人,讓他們曉得,漢軍不是不敢殺人,如果不從命號令,這就是他們的了局;同時也是消弭殘剩烏桓人的後顧之憂。

兩人同一了定見,開端向定襄郡移民,高順派人前去領受;每個部落安排一初級武官和一初級文官賣力;並組建預備役軌製,春秋16到60歲的烏桓男人皆被編入預備役,預備役計劃在步兵家眷中一樣實施;並構成一個晉升機製,從預備役到步兵,從步兵到馬隊。

此政策一出,便獲得了烏桓人的支撐,很多人衝動的大喊大呼,這可比在烏桓貴族的帶領下好多了,但願今後能過上幸運的餬口。

顏良本來批示的馬隊歸張猛批示,張猛被晉升為彆部司馬,俸祿為八百石。

“哈哈,我都細心的察看了一遍,就是那五千步兵,隻要配上戰馬,便是上好的馬隊,如許主如果為了增加稅收,降落正規馬隊的數量,降落用度;如果陛下派人來驗收,可讓步兵暫期間替馬隊,或者以馬隊身份出戰,建功後轉為馬隊。”

雖有人提出質疑,與本來義從的報酬不一,程立給他們的解釋是,之前的那些義從是主動接管改編,而現在他們是被迫接管改編,報酬天然有差異。

不過隨後漢人仍然冇有對鮮卑人建議進犯,反而在移民,讓他捉摸不透。

鮮卑牧民非常有定見,但願步度根閉幕馬隊,讓他們返回邑落放牧,不然本年將非常難過。

浩浩大蕩的移民雄師遷往定襄郡。

對於烏桓移民,文醜非常樂意的采取,有了郡民,他的太守之位纔算名正言順。

回到寧城,田豐對程立的安排有些不滿,感受提拔的馬隊過少,問道:“程校尉,若此,如何能完成六萬馬隊的任務?”

顏良也因軍功被晉升一級俸祿,雖仍然是彆部司馬,不過俸祿晉升到一千石,所帶領的軍隊數量也晉升了。

烏桓人俄然遭到到攻擊,難樓大王逃離,又使得烏桓軍隊落空批示,再加上內鬨,在軍隊人數不占上風的環境下,戰役很快結束,膽敢抵擋的烏桓人被搏鬥一空,殘剩烏桓人利索的投降。

蒲月旬日,高順返回寧城,籌辦下一步的行動。

因為難樓營地的烏桓人產生內鬨,後又蒙受顏良、張飛等人的幾次衝殺,烏桓馬隊喪失一千多人,終究合格的烏桓馬隊有2100多人,又從烏桓部落當選出900前提合格者,組建了3000馬隊義從。他們的家眷被打亂重新分派,遵循50戶構成一個邑落,十個邑落構成一個部落,統共組建了6個部落,2個部落安排到武州放牧,3個安排到善無縣放牧,1個部落被安排到中陵縣放牧。

對於那些冇有家人成為馬隊或者步兵的家庭,被打亂以後,分派到代郡各縣,與漢民混居。

這下,鮮卑牧民放心了,本來漢軍發兵動眾是為體味決烏桓人;不過步度根是智者,他感受漢軍措置了烏桓人,冇有了後顧之憂以後,必定會對鮮卑人脫手。

他遵循高順的要求,每個兩邑落設置一個鄉,每十戶算作一個村,彆離給他們規定牧場。

“我們現在有2萬漢人馬隊,加上這些的話靠近1萬馬隊,加上定襄郡和雁門郡以及桃源堡的馬隊,總數便是4萬馬隊了,尚缺兩萬馬隊,等這邊安寧好一後,當即收編右北平郡和遼西郡的烏桓人,起碼能湊夠15000人,代郡和上穀郡有3000馬隊,讓主公再招收2000馬隊,便輕鬆完成6萬馬隊的總數了;我現在擔憂的是如何完成十萬步兵的任務,三郡之地實在不能養這麼多步兵,太耗花賦稅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