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黃巾霸業_第164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袁紹深知,如果這公孫瓚不幸慘死在那呂布手中的方天畫戟之下,對於他袁紹而言,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信。

董卓坐在高台上,遠遠地望著疆場上那威風凜冽、更加強勢的呂布,心中不由悄悄一驚。他開端認識到,這個呂布絕非等閒之輩,如果不能將其打壓一番,今後必成大患。因而,一顆顧忌的種子在董卓的心中悄悄種下,並且逐步生根抽芽。

總之,在袁紹看來,統統都已儘在把握當中。隻要公孫瓚一死,他便能立即迎來一個可謂完美的天胡殘局!屆時,全部北方都將成為他袁紹的囊中之物,而他也終將實現本身一統天下的大誌壯誌!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經曆了多番回合的纏鬥,現在呂布已然清楚地發覺到公孫瓚的進犯速率正逐步減緩下來,不但如此,其每一擊的力量彷彿也遠不及最後那般剛猛有力。

與此同時,那些親衛們天然也冇有健忘順手將公孫瓚遺落在疆場上的那把雙刃長矛一併帶了歸去。

公孫瓚滿臉驚詫之色,呆呆地望著本身空空如也顫抖的雙手,的確不敢信賴麵前產生的統統。要曉得,他向來對本身的技藝非常自大,特彆是手中這把雙刃長矛更是跟從他南征北戰多年,立下赫赫軍功。

因而乎,當兩人再度驅馬相向衝鋒、兵器訂交之際,呂布那緊握方天畫戟的手臂猛地發力,力道相較於之前竟是驀地加強了數倍之多。

此時,公孫瓚已經敗下陣來,他狼狽不堪地被親戍衛送到聯軍大營中,公孫瓚上馬後大口喘著粗氣光榮本身還活著。

提及這陶謙啊,他的前半生可謂是出色紛呈。想當年,他曾與皇甫嵩並肩作戰,共同討伐北宮伯玉;厥後又和張溫一起出征,征討韓遂、邊章等叛賊。能夠說,他平生的赫赫軍功大多都是在那動亂不安的西涼建立起來的。但是,光陰不饒人,現在的陶謙已然垂老邁矣,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年青一輩們在疆場上馳騁縱橫。不過,即便他冇法再切身參戰,但他過往的光輝戰績仍然令人敬佩不已。

畢竟,呂布身為鎮守幷州邊陲的虎將,對於一樣馳騁疆場的公孫瓚多少還是存有幾分恭敬之情的。

但是此時現在,在呂布那可駭至極的氣力麵前,本身一向引覺得傲的強大武力竟顯得如此脆弱不堪、不堪一擊。

與此同時,袁紹和劉備二人對視一眼,相互都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深深的可惜之情。他們本來但願公孫瓚能夠死在呂布的手中,但是事與願違,公孫瓚固然敗北,但並未喪命,這讓他們感到非常可惜。

而劈麵的呂布,則穩穩地坐在赤兔頓時,麵色凝重地奮力抵抗著公孫瓚的一招一式。不得不承認,公孫瓚確切有些真本領,畢竟他長年駐守在邊陲苦寒之地,那邊不但環境卑劣,還經常蒙受外族的擾亂。如此艱钜的處境,天然也磨練出了他高超的技藝和過人的膽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