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皇戚_第二百七十三章 劉宏與劉徹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是以,這一侵犯幽州、幷州的行動與昔日鮮卑入侵對比,明顯更加毫無章法,三部鮮卑各自為戰,底子冇有之前的進退有度,連合一心。固然他們也劫掠到一些戰利品,但是卻冇有之前的多了,並且自從伏泉在幽州斬殺鮮卑胡酋檀石槐,斬殺兩萬餘鮮卑兵馬後,漢軍對於鮮卑這個苦主可謂是士氣高漲,加上幽、並二州都是大漢邊軍精銳地點,一共也讓鮮卑人陳屍萬餘方纔拜彆。

並且另有其他的動靜傳來,有天使去往弘農,於張府裡傳達旨意,天子欲要再次征召張奐這位涼州名將退隱。這動靜真假不知,隻是伏泉卻已經從這內裡看出了一絲天子的心機,這出塞撻伐鮮卑,看來是不遠了。

初聞這個動靜,伏泉感覺本身更加看不懂這個後代被灌以惡名,潑了不知多少臟水的漢靈帝了,他隻能說帝王心術不是普通人能夠看得懂的。

隻是,礙於宋氏、伏氏兩家外戚現在的權勢和受寵的聖眷,始終不敢有任何不滿,乃至也不敢針對伏泉,隻能本身忍著。現在有了機遇,能夠再次建功,他們二人當然要不斷的和天子諫言,趁鮮卑還是內鬨之時儘早出兵了,畢竟比及檀石槐的哪個兒子一統鮮卑,那可就對大漢極其倒黴了。

現在,劉宏因為本身大勝鮮卑一事,有了充沛的信心,而全部大漢朝堂也因為此事對大漢與鮮卑之間的軍事氣力對比有了熟諳,天然心中有了和汗青上不一樣的設法。

後代有人說漢靈帝底子冇有進取之心,伏泉隻會對此戳之以鼻,如果冇有,那汗青上的熹平六年,夏育、田晏、臧旻三報酬甚麼還要率兵出塞外,撻伐鮮卑呢?

劉宏與劉徹所差的便是劉宏冇有劉徹那樣的運氣,有衛青、霍去病這兩個開了掛的忠心名將做後盾罷了,不然冇有衛青、霍去病前期給他立下的諸多不世之功,哪能有劉徹平生那麼多光輝的政績。想想看,衛青、霍去病以後,劉徹的後半生固然還是勝利不竭,但是很明顯,那些功勞和劉徹前半生的功勞比起來,明顯是差得遠了去了。

但是此時的“涼州三明”皇甫規已死,也隻剩下張奐和段熲二人罷了,並且這二人裡,張奐因直接害了竇武一事,上疏為竇武等人伸冤,後因獲咎寺人被誣告奪職,終究回籍傳授弟子,不再退隱。至於段熲,則因為投奔了寺人,底子不為朝堂諸公信賴,就算是天塌下來,他們也不會鬆口讓段熲領兵出征塞外,為寺人投機立名的,即便段熲在“涼州三明”裡所立的功勞最大,對於諸胡的結果也是最好的。

現在的大漢朝堂的文臣就是如此,不過,出乎他們預感的是,天子劉宏說出那話以後,對於朝堂之上幾次有人提出的再次出兵攻伐鮮卑,老是含混對付疇昔。這當中,猶以夏育、田晏上奏的最是勤奮,畢竟前番他們就差點事成,終究讓伏泉在朝堂之上一番完整不給臉的熱誠而攪局,他們背後的背景大寺人中常侍袁赦乃至為此完整和伏泉為敵,一向讓這兩人耿耿於懷。

若說劉宏昏庸無道,不恤民情,隻是他做的在兩漢的天子裡,明顯是比上不敷,比下不足的那一類天子。旁的不說,便是漢朝馳名的漢武帝劉徹,固然在朝平生,功勞卓著,但是他治下的百姓過得如何,能夠說和三國亂世百姓相差無幾。若非有劉徹的祖父漢文帝劉恒的遺澤在,天下百姓感念劉恒的恩德,劉徹一張《輪台罪己詔》下達,天下百姓冇有過量痛恨,不然西漢估計早就開端了亂世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