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家父袁紹,足矣一手遮天_第56章 荊州風雲再續,諸侯紛紜,變局迭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袁譚與江東聯盟在流言流言打擊下搖搖欲墜,關頭時候,魯肅再次挺身而出,親赴袁譚虎帳,當眾發誓:“袁將軍,江東如有背盟之心,吾魯肅願血濺當場!今曹操勢大,你我唯有同心,方能求生。且看這封吾主密信,承諾戰後荊州之地均分,絕無欺瞞!”

他聚眾教徒於陽平關,焚香祭天,而後登壇佈道:“吾觀天象,荊州兵災乃天數使然,亦是我教大興之兆!今曹操困於荊州泥沼,有力西顧,吾等當舉兵北伐,取那關中之地,傳吾教義,救萬民於水火!”

而在疆場暗處,另有無數雙眼睛窺視著統統。

一時候,江湖、朝堂、疆場,三線交叉,風雲會聚,荊州,這座運氣熔爐,正熊熊燃燒,不知誰能在這亂世烈火中淬鍊真金,主宰乾坤,故世仍在無儘喧嘩中滾滾向前……

荊州本地豪強權勢,手握賦稅私兵,靜待局勢明朗,籌辦押注勝者;塞外胡商見中原大亂,停止貿易,卻暗中彙集諜報,欲與新興權勢合作,斥地商路;江湖門派死傷弟子無數,憤激難平,運營著抨擊挑起戰亂之人。

袁譚、孫權亦擁戴質疑。隱者長歎一聲:“若執迷不悟,大禍臨頭不遠矣!”

因而,涼州大地大要風平浪靜,實則鐵騎磨礪、弓弦緊繃,一場風暴在悄無聲氣間孕育。

官方流言四起,皆言此乃神明怒懟、荊州將覆之兆。各方軍心惶惑,巫師、方士紛繁退場,或祈禳辟邪,或解夢測運,軍中士卒拜佛求道者不計其數。

言罷,遣其弟張衛率雄師浩大北進。可關中諸將亦非庸碌之輩,馬超雖新投劉備,但其舊部龐德尚在,率西涼鐵騎扼守陳倉,嚴陣以待。

曹軍猝不及防,死傷慘痛,曹操搏命突圍,折損大半兵力,灰溜溜退回營地,自此不敢小覷劉備軍智謀。

張飛性急,摩拳擦掌:“先生,俺這膀子力量早憋壞了,曹操老兒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

世人麵麵相覷,各懷心機,一時候帳內鴉雀無聲。劉備率先起家,拱手道:“先生所言,振聾發聵,備願從之,望諸君三思。”

老將嚴顏聞聽荊州戰事膠著,熱血湧動,暗裡聚起本部兵馬,於營帳中慷慨陳詞:“弟兄們!吾等久居益州,碌碌有為,目睹豪傑並起,建功立業之機就在當下!荊州之地,富庶險要,吾等願隨我者,便隨我奔赴火線,助那仁義劉皇叔,也好博個青史留名!”

韓遂捋須沉吟:“此舉雖險,卻也可行,但須隱蔽行事,待萬事俱備,方可雷霆一擊,不然曹操回軍,涼州危矣!”

得知荊州局勢,心中暗喜,覺得有機可乘蠶食周邊。

涼州馬騰,雖與曹操曾有“挾質”之約,卻時候擔憂曹操霸業已成,轉頭清理。

可鄰近補給營地時,卻見江上飄來無數竹筒,內藏警示函件,竟是諸葛亮早設下的“江中信鴿”,漁民依令通報動靜。劉備軍敏捷回防,兩邊在江上展開苦戰,戰船交叉,火箭齊飛,江水被染得通紅。

關羽輕撫長鬚:“三弟莫急,聽先生安排,此戰關乎我軍興衰,不成魯莽。”

孫權見曹軍新敗,袁劉聯軍氣勢漸盛,心生一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