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士魯肅進言:“主公,現在曹操新敗,袁譚軍勢漸起,吾等不成置身事外,需早做籌算,或可聯袁抗曹,保江東安穩。”
袁譚親至張遼營帳看望,見他重傷臥床,渾身繃帶血跡,眼眶不由泛紅:“張將軍,此戰全賴你力挽狂瀾,是吾等魯莽,害將軍受傷。”
聯軍陣前,袁譚見曹軍退勢蹊蹺,心生疑慮。張遼縱馬而出,遠眺半晌,嘲笑道:“此乃誘敵之計!曹操慣用伎倆,火線博望坡陣勢險要,必有伏兵。然我軍若逞強不追,錯失良機,不如將計就計。”
言罷,奮力揮出最後一戟,格殺數敵,終因傷重血儘,轟然倒地。幸得麾下將士搏命相救,搶回陣中。
曹操稱善,雄師佯裝慌亂後撤。
而曹操退回營地後,大發雷霆,將賣力誘敵的將領痛斥一番:“連個張遼都對於不了,還企圖用此計破敵,一群飯桶!”
他目光如炬,大聲喝道:“兄弟們,隨我從側翼小道直擊曹軍關鍵,本日便讓曹賊見地吾等威名!”
劉備在諸葛亮幫部下,對張遼表示亦是讚美有加:“昔日呂布麾下竟藏此等將才,若能為吾所用,何愁大業不成。”諸葛亮輕搖羽扇,淺笑道:“主公莫急,現在局勢變幻,袁譚既得張遼,必倚重萬分。吾等且觀厥後續行動,待機會成熟,或可設法拉攏,共圖霸業。”
張遼身先士卒,手中畫戟左揮右砍,曹軍士卒如麥秸般紛繁倒下,無人能擋其鋒銳。曹軍伏兵見狀,慌亂失措,本來緊密的埋伏陣形刹時崩潰,倉促間隻能胡亂迎擊。
卻不料,張遼率輕騎如鬼怪般從側翼小道奔馳而來。
張遼衰弱一笑:“主公言重,殺敵乃吾分內之事,些許小傷,不敷掛齒。經此一役,曹賊短期內必不敢再小覷吾軍,吾軍士氣亦可用,主公當乘勝整軍,以備後續戰事。”
何如曹軍雖亂,保護曹操的皆是死士,層層設防,箭雨如蝗般射來。
孫權微微點頭,卻未置可否,心中仍在衡量利弊。
張遼揮戟撥打箭矢,身上戰甲叮叮作響,火星四濺,雖避開關鍵,卻也身中數箭。可他仿若不覺疼痛,兀自高呼:“莫讓曹賊逃了!”
張遼眺望袁譚,嘶聲大喊:“主公速退!莫因吾等陷全軍於險地!”
張遼敏捷點齊麾下輕騎,皆是昔日呂布軍中精挑細選的精銳之士,個個馬術高深、勇悍恐懼。
目睹局勢已去,若再不撤,恐有性命之憂,當下隻能搏命突圍。
曹操在中軍大帳內,神采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萬冇想到這誘敵之計竟被張遼如此等閒看破並反製。
張遼殺得鼓起,見曹操要逃,哪肯罷休,縱馬欲追。
聲浪直衝雲霄。那股子從呂布舊部帶來的鐵血悍勇,已然深深融入這支軍隊骨髓,化作他們衝鋒陷陣、不懼存亡的膽氣源泉。
馬蹄聲震得地盤發顫,刹時就直搗中軍批示處。
與此同時,荊州城內各方權勢聽聞此戰成果,反應不一。
曹軍退入博望坡,正策畫著如何甕中捉鱉,將聯軍一網打儘。
曹操重整旗鼓,再攻荊州,雄師浩浩大蕩逼向聯軍。謀士荀攸獻策:“主公,袁譚新得張遼助力,銳氣正盛。可佯裝敗退,引其至博望坡,我軍伏兵服侍,定能一舉破之。”
張遼傷勢漸愈,便迫不及待出帳練習士卒,他身影所至,將士們皆高呼:“張將軍!張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