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直叔父,涼州、幽州的地區如何分彆?”劉禪搞不清楚雍州、涼州的地區,因而便開口問道。
接著,徐庶先容了涼州所部所轄各縣大要。
“為更便利辦理,同時消弭人們對雍涼地理認知的曲解,朝廷又重置司、雍、涼三州,司隸所部:河南尹、河內、河東、弘農、平陽。雍州所部:左馮翊、右扶風、京兆、新平、隴西、南安、天水、安寧、北地、廣魏、武都、陰平十二郡及撫夷護軍行政區。涼州所部:西海、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隴西、武都、西平九郡兩屬國九十餘縣。”
張掖郡,治觻得。領八縣:觻得、昭武、屋蘭、刪丹、氐池、日勒、番和、驪靬。
一班年青人在趙雲、徐庶的悉心教誨下,文韜、武略、智謀、武功都在分歧程度獲得進步。
“本來如此!”劉禪不由驚詫,本來最早的雍州設在河西四郡,厥後才倒過來。
“何為三輔?”劉禪獵奇問道。
要想與曹操爭衡天下,必須由此動手,操縱韓遂、馬超、羌胡權勢與曹軍器拚,鬥得兩敗俱傷,耗損兩邊氣力。劉漢方麵藉機安插本身權勢,滲入到各方軍政體係。待到取下益州、漢中,趁兵鋒正銳,先取長安,堵截曹軍與東部的聯絡,關門打狗,然後乘勢取下雍涼兩州,再圖謀天下。
“三輔本指管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後指這三位官員統領的地區。漢在都城持續因循秦製的京畿軌製。”徐庶道。
“厥後,曹操為完成他占有涼州的終究目標,分詔並十四州為九州。以複禹貢之舊(以黑水西河惟雍州),因而省涼州諸郡併入雍州,有以司隸所部之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四郡並寄治馮翊之上郡,益之凡得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上郡、安寧、隴西、漢陽、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平、西郡、張掖、張掖屬國、酒泉、敦煌、西海、漢興、新平、永陽、南安,總計二十三郡。因而三輔到西域皆屬於雍州。隨即改上郡、永陽曰廣魏郡,又增置陰平郡。仍為二十三郡。雍州統郡之數也,涼州因而合而為雍州。”
鄧芝和馬岱依計行事到太原後,以墨家後輩身份直闖商曜大營,脫手禮服商曜,代表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武都郡,治下辨。領七縣:下辨、河池、故道、沮縣、上祿、武都道、羌道。
在鄧芝的奇妙安排下,商曜向夏侯淵投誠,夏侯淵大喜,連夜飛鴿傳書上報戰績。最後,鄧芝、墨岱(馬岱化名)被封為中郎將、參軍,商曜被封為中郎將、武衛營副營督,從降軍中挑出精銳一萬,充分武衛營,隨軍西征。
劉禪暗想道,現在天下局勢,曹操以天時雄據北方,地大物博人丁浩繁,兵多將廣;孫權以天時坐擁江左,位置安定,兵精糧足;而劉備隻能以人和急起直追,方能與曹、孫逐鹿中原,爭霸天下。司、冀、青、徐、幽、並、兗、豫、雍等多達十州,為曹操占有,樹大根深,乾係盤根錯節,權勢安定,一時難以撼動。唯有烏孫、涼州、西域、益州未落其手。
隴西郡,治狄道。領十一縣: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關、首陽、鄣縣、襄武、臨洮(駐南部都尉)、氐道。
徐庶與趙雲、劉禪商討後,依劉禪之計,寫了手劄,派大門徒鄧芝帶同馬岱互助夏侯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