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劉知遠派出了數十路使者,分赴各州,向天下宣佈他即位稱帝的動靜。對於鄰近河東的州縣,似晉州、潞州者,更派了幾名專員前去,詔令歸附。晉潞兩州,當河東南下的要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節度使都去汴梁覲見耶律德光了。
控鶴軍都批示使,還輪不到劉承祐,劉知遠屬意李氏之弟、劉承祐的長舅、興捷左廂都批示使李洪信。
親身檢閱了一遍後,對其軍容氣勢,劉知遠非常對勁,滿懷讚歎地感慨了一句:“朕有精兵若此,不需多,隻三萬,何愁天下不平?”
何況,就算擯除了契丹,還要有充足的力量去彈壓天下,石晉的那些處所節度們,可不一建都會對他劉知遠心折,或者說必然會有人跳出來反對他,梁、唐、晉幾度王朝更替,都是這般,輪到劉知遠,也不會例外。
不過對此,劉承祐並冇有甚麼不滿,軍士多數是他遴選的,固然冇有大的行動,卻也藉機安插了很多低下級軍官。
這是完整宣佈與契丹翻臉了,厘定敵我。諸道州官吏軍民,深受耶律德光“括錢令”、“打草穀”之苦,劉知遠針對中原百姓最把柄做文章,他這個新天子天然能在短時候內堆積起大量民氣,獲得黔黎的承認。
由此,劉知遠正式決定新組一軍,號角也接管了劉承祐的建議,號“控鶴軍”。
至於那些“被勒迫者”,非論他們是否真的是被勒迫,都是值得拉攏的。而最後一句,在這個期間,算得上是正端莊經的“殺胡令”了。
新朝既立,新皇即位,本該萬象一新,但晉陽城中的百姓很快便發明,除了劉知遠從北平王變整天子以外,統統彷彿並冇有太大的竄改。
劉承祐與劉知遠說道過,契丹人可在中原、河北搶了大量的財產,若能將之從契丹人手中篡奪......話冇有完整說透,但劉知遠明顯動心了,不過也僅止於此,哪怕再眼紅,也得看機遇,契丹的軍隊畢竟不是好相與的。統統,還得以篡奪江山為重!
究竟上,在劉知遠稱帝之前,在關右陝州,已經有報酬天下首倡,正式掀起了抵擋契丹統治的海潮。
比如龍棲第一軍左營的阿誰李都頭,劉承祐還親身訪問鼓勵了一番,同時對此人有了個不錯的印象。
在這幾白天,劉承祐非常地繁忙,主動地從晉陽諸軍中遴選精銳,以彌補禁宮。對這個差事,劉承祐非常上心,提拔精兵,這是可貴的機遇。
劉承祐有此遠見,劉知遠自是喜而納諫,對擴大分力,他是不會有甚麼衝突的。至於兵力擴大以後,所帶來的財務上的壓力,自有楊邠、王章等人去頭疼。
至於第三詔,則是在晉陽高舉義旗,募集天下智勇之士,共討契丹。這就是一紙募兵令,但打著討滅契丹的大義燈號,以現在的大環境,結果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