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_第3章 田畔問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近前,劉承祐一板一眼地行了個禮:“父親。”

見狀,劉知遠旋即笑了,非常天然地竄改話題,眼神中滿帶著核閱:“邇來孤收到了很多奏報,說你在龍棲軍中又不循分了。肆意妄為,濫殺軍士,擅委將弁......”

迎著劉知遠質詢的目光,劉承祐神采仍舊生硬著,眼睛如常眨閉間,安靜地答道:“軍中驕卒,不聽將令,鄙視上官,我隻行軍法罷了。至於委弁任職,軍中強者為尊,兒以能者上,庸者下,僅此罷了!”

劉承祐沉默,稍頓,答道:“不敢。”

“江山動亂,社稷沉湎,說不準甚麼時候就要兵戈了!”鋤頭大力一揮,揚起一土塊,扶腰而立,史宏肇朝劉知遠方向瞄了眼,嘴裡碎念著:“也不知大王作何設法,不忙著整武備戰,竟有閒暇來這地裡玩弄鋤犁......”

聽其言,劉承祐餘光不由掃向史宏肇。此人看起來是在憂心時勢,但劉承祐清楚,這廝隻是純真地不肯做此“卑賤活”,口出抱怨罷了。冷酷地收回目光,劉承祐持續埋頭苦乾......

“進言之人當殺!”言簡意賅,劉承祐冷冷說道,表白了態度。

劉知遠為首,親身下田,以表“重農桑、務種田”之意。劉知遠治河東數年,此前雖有勸課農桑的辦法,卻還從冇有像本日這般搞個熱烈的典禮,親力親為,來下這“開年第一鋤”。此番行動,此中意義,倒是耐人尋味。

相較於劉繼勳,趙在禮則顯得更冤了。耶律德光針對此人講過些不如何和睦的談吐,說趙在禮引發了“莊宗之亂”。倒這是究竟,當初趙在禮在鄴都,受眾裹挾,嬰城而叛。厥後又與前來討伐的朝廷兵馬,一同擁戴後唐明宗李嗣源為帝。不過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耶律德光這契丹主以中原之舊亂而罪之,牽強得連秋後算賬都搭不上邊,明顯隻是想要立威。

劉承訓言辭誠心而諫,那體貼之情溢於言表,劉知遠嚴肅的神采閃現出了點含笑,抬手安撫道:“大郎之慮,為父知矣。”

能夠感受獲得,劉知遠說這話是言不由衷,隻是表個態罷了。劉承祐腔調則毫無起伏,淡淡然地敘來:“父親據關隘,擁重兵,功大於國,名譽昌大,石重貴那庸碌之君都知憚惕,更遑論契丹主。父親若去汴京,必不能還,縱使苟得性命,亦為砧上魚肉。現在中原無主,中原沉湎,父親有河東覺得仰仗,正該剋意進取......”

存眷公家號:書友大本營,存眷即送現金、點幣!

離得劉承祐不遠,倒是馳名粗暴大漢,神采嚴厲,目露凶芒。掄起鋤頭,用力地往田裡砸,將心中的鬱憤之氣朝腳下的地盤狠狠宣泄。這是劉知遠的愛將,北京武節都批示使、兼領雷州刺史史宏肇。此人出身農夫,卻向來討厭稼穡,這番讓他下地乾活,哪怕是做模樣,都做不好。

趙在禮與劉繼勳二者,名譽德行雖不著,特彆是趙在禮,每曆節度,則行重征暴斂,士民無不苦之,視之為“眼中釘”。但以中原方鎮節度之職位,覲拜大梁,終究卻落得個暗澹結束,這給統統仍在張望的後晉藩鎮,敲響了警鐘。

得知劉知遠召見,劉承祐仍舊緩緩將腳下一方泥土鋤翻了,方纔慢悠悠地朝劉知遠走去。

“大王,您先歇歇吧。”年紀畢竟大了,在劉知遠有撐腰行動時,服侍在邊上的一名牙將,立即迎了上去,殷勤地攙扶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