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愣,他想起來了,徐世績與郭孝恪都是瓦崗降將,在李密將滅之時,投奔大唐而來。當時瓦崗舊將另有魏征,不過此人投奔了太子,厥後隨齊王李元吉出征,被隋帝斬殺。至於徐世績與郭孝恪,因為是武將,挑選了投奔武功赫赫的李世民。
李世民一時之間,不曉得該如何是好?帶著房玄齡等人,李世民踱步走下了鸛雀樓,登上西門,河水濤濤,遠遠地便能瞥見白白的浪花。李世民目光由近到遠,俄然便是一愣。
高台日漸增高,楊侑不時暗中嘀咕,這李世民,還能沉得住氣?一旦高台築成,就能將蒲阪城內一舉一動看的非常清楚。李世民又不是新丁,而是熟諳戰事的老將,怎會不明白此中的弊端?
城頭上,李世民忍不住有一種設法,那就是殺出城去,搏一搏,或許能擒獲楊侑呢?房玄齡彷彿看出了他的設法,低聲道:“秦王,楊侑固然身邊兵士未幾,但都是精銳馬隊,恐怕難以勝利。”
隋軍主力在蒲阪駐紮不過兩日,李靖便率兵從北方殺來,沿途,曲沃、聞喜、夏縣、安邑等縣治不戰而降,挑選投奔了大隋。李靖早就獲得楊侑動靜,一邊派人安撫各縣,一邊令人取出兵糧,施助哀鴻。
房玄齡沉默半響,俄然道:“秦王,機遇不是冇有,但不是此時。”
因為蒲阪城位於大河與汾河的交彙處,楊侑考慮水陸並進,拿下蒲阪。本日來,便是觀察蒲阪城四周的地理。蒲阪西門,陣勢相對狹小,倒黴於攻城,但是蒲阪城當初為了便利運輸,鑿了一條寬約三丈的水溝,通往蒲阪城中。李世民派兵嚴守水門,並在水門處掛滿了鈴鐺,防備隋軍偷襲。
楊侑惜才,是以不急著攻打蒲阪,想要給這兩人一個機遇,但時至本日,兩人尚未有動靜,莫非說,兩人想要為李世民殉葬?尉遲敬德都十清楚智地挑選了投降,莫非這兩人比尉遲敬德還要愚忠?
這兩人都是帥才,論單打獨鬥,比不過羅士信、裴行儼,但行軍兵戈,卻勝了不是一點半點。讓楊侑鬱鬱的是,這兩人卻在李世民帳下,至今冇有投奔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