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瓦_第十六章 盧府求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黃巾之亂時,拜北中郎將,時寺人左豐詣軍觀勢,有人勸盧植費錢賄賂左豐,盧植決然回絕:“軍糧尚缺,安不足錢阿諛天使?”後遭左豐饞言,罷官離職,身陷監獄。在董卓當朝之時,更是不畏殘暴,上疏諫議,幾被董卓侵犯,最後去官歸隱。盧植卒於獻帝初平三年,臨終前他叮嚀其子盧毓要薄葬於土穴,不能用棺材,他的兒子遵循盧植的遺言辦理。厥後就連曹艸都獎飾其:“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表率,國之楨榦也。”

劉弘恭恭敬敬道:“盧公乃當世大儒,士之表率,雖不在朝堂,然弘豈敢忘禮。”

劉澤乃輯了一禮,道:“小子曾聞孔賢人弟子三千,但分賢愚者,何嘗有春秋之彆也,昔秦武陽十三歲可刺秦,當世孔文舉十歲能來賓,盧公何故輕看孺子耶?”

盧植讓坐,劉弘謙讓再三,乃坐,盧植道:“劉功曹乃漢室宗親,帝之貴胄,今曰前來不知有何見教?”

劉弘固然很遺憾,但畢竟這端方是盧植及鄭玄鄭康成所立,豈能因人而廢,見劉澤嘲笑,心中暗叫不好,千萬不能惹火了盧植,乃急喝斥道:“澤兒,在盧公麵前,不得無禮。”

劉澤冷眼打瞧,這盧府公然是樸實的很,除了院子比劉家大點以外,彆無二致,很難設想這是做過一任郡守的家,進得中堂,當間席上坐著一人,身形偉岸,邊幅嚴肅,危襟正坐。

劉澤當即便行了拜師之禮,開端了盧府肄業的生涯。

在漢末的政治舞台上,盧植的確謄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做為一個讀書的士人,在國難危急的關頭,能挺身而出,屢建其功,為掃平黃巾之亂做出了相稱大的進獻,無愧於古今第一儒帥之譽。更可貴的是他的品德,據傳說年青時與鄭玄師從馬融,通古今學,為當時大儒。馬融是明德皇後的親戚,家中敷裕,馬融平素驕貴,講課時,有美女在堂前輕歌曼舞;盧植始終用心聽講,數年如一曰,從不斜視偷看。

“犬子本年十四。”

“隻因書院包容有限,而報名學子絡驛不斷,是以盧某纔不得以出此下策。況誌學以下者多為初識筆墨,本堂則以講經論道為主,若無經史秘聞則難明其意。”

劉澤在宿世最喜好看書,固然對那些子乎者也一類的白話文不太感冒,但這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名言倒是他最愛好的,當下讀來倒也正氣沛然朗朗上口。

盧植暗自嘉許,不動神采道:“伶牙利齒,可學孔文舉乎?卻不知二公子治於何典?”

“鄙人冒昧,敢問盧公緣何不收誌學以下士子?”劉弘略有些絕望。

盧植起家行禮,道:“盧某離職回籍,已是白身,劉功曹勿須多禮。”

劉弘上前見禮,道:“涿郡門下功曹劉弘拜見盧公。”

在門口,劉弘遞上貼子,門人便出來通報,未幾時,門人出來道:“劉功曹請進,我家老爺在正堂相候。”劉弘便引劉澤進了門,奔中堂而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