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_0009 再造孫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東晉朝廷固然偏安一隅,但卻仍然是漢人正朔傳承,是一個包含統統漢人的普世帝國,因為其所擔當的政治遺產乃是秦漢以降數百年來在無數漢民氣目中滋養出來的向心力。以是終東晉一朝,固然曆次北伐因為各懷目標而不能竟全功,但一起行進都遭到北地漢人的呼應推戴,天賦上就占有了道義。

在這大變之前的暗潮中,吳郡士人也向老爹表態,悲觀其成但並不參與此中,充分闡揚了士族高門的有為無恥。

隻是這打算要如何實施,還要等候一個合適的機會。

東吳亡於公元280年,厥後南人北上入朝為官,始終不得看重,被視為亡國之餘。吳士當中哪怕家世高如顧、陸之家,在北方被直呼之為“貉奴”,厥後又捲入八王之亂的亂局當中,多受傷害。比方吳郡陸機臨終感慨“華亭鶴唳,豈可複聞乎”,深悔北上入仕。

接下來一段時候,沈哲子待在營中,看老爹與各方來往周旋。諸多來往的工具,大抵能夠分為三類。

正因如此,吳民氣中始終懷有一個打動,那就是再塑江東,反覆孫吳局麵,劃江而治。兩晉之交江南曆次動亂,背後的動機和目標幾近都是如此。比方吳郡士人推舉陳敏為亂,義興周玘謀逆事泄未成。

一向比及老爹說出實在目標,沈哲子才覺悟過來,本來老爹反叛看似呼應王敦,實在內心裡一樣也有再造東吳局麵的胡想,將朝廷置於吳人掌控當中。

沈哲子也不留意本身能夠壓服老爹,老爹有本身的籌算,而跟著對時勢的體味,連絡本身對局勢的預知,沈哲子也垂垂有了本身廢除難關的設法。固然跟老爹理念有所分歧,但沈哲子明白本身跟沈家休慼一體,天然也能求同存異。

江北流民帥倒是給出迴應,隻要老爹不動,他們毫不會進入吳興。乃至還包管,如果老爹情願賜與更多報酬,他們情願聯名保奏老爹坐鎮一方。

“王司徒果斷練達,國士之才,我真是比不上他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