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_成漢篇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李壽得國以後,將國號改成漢,這便是“成漢”之稱的由來。李氏固然隻是巴西賨人的出身,但汗青卻並非短板,曾經盤據蜀地的兩個政權,公孫述的立室,蜀主劉備的季漢,俱都有所表敬。

須知今次伐蜀,可不但僅隻是巴東一起,梁州毛寶將會從漢中建議守勢,打擊蜀中北路流派的巴西閬中劍閣要塞。隴右庾曼之屆時也會從隴上南下,持續深剿仇池國,由陰平道入蜀。

李壽得國之際,正逢中原大戰,王師一戰攻滅河北石堪,以後江東以諸葛恢等報酬首策動政變。算起來,李壽得國倒是與當明天子陛下初掌江東軍政大權法度相距不遠。

但是這時候,成漢內部情勢也產生了極大竄改。荊州王師開端主動主動的向西打擊成漢,特彆跟著王師西交戰事告一段落、關隴悉數歸治以後,王師更是直取漢中,巴境岌岌可危,李勢也終究慌了神,開端正視亡國之威,掙紮求存。

但是當汝南王儀駕抵臨巴東的時候,環境就變得龐大起來了。各邊將士會聚於此,短短十幾天的時候內,單單巴東此境便堆積起了多達三萬軍眾,而仍在行途中的部伍竟然另有三萬餘眾!

李雄享國三十餘年,三十年間天下局勢風雲變幻,蜀中卻因為得天獨厚的閉塞環境而冇有遭到太多外來權勢的擾亂,李氏始終一家獨大。

袁喬年紀三十出頭,但任事經曆卻已經非常豐富,也是當今賢人著力培養的英壯才選。其人本在河北擔負下州刺史,當伐蜀事件正式提上日程以後,便被賢人召回洛陽,作為軍事謀主幫手汝南王組建荊襄多數督府。

那些荊鎮部曲將主們,所言統領兵數多少不能合適實際,實在也一定就是決計謊報,而是他們各自本身都不知所擁部曲多少,內心裡又比較避諱將家底完整暴露人見。

當然,孤軍犯險,勝負兩可。這當中最大的傷害就是,如果梁州、隴右兩路人馬冇能構成多線衝破,那麼巴東這一起王師便擺佈無援,即便是攻陷了成都,但若冇有擒獲漢主李勢在內的一眾成漢領袖人物,那麼成漢也可調劑蜀中平原各邊力量反困這一起王師。

固然朝廷針對成漢磨刀久矣,已經喪失了突襲的俄然性,成漢在大江沿岸也都多有設防。但若僅僅將戰事限定在大江一線,哪怕是逆流而上,王師水軍戰役力還是碾壓成漢軍隊的存在,沿水路直攻成都有著很大的勝利概率。

若再加上各部上報留守兵力,那麼荊州單單存在於籍簿上的兵數便多達將近十萬眾,這較之大業元年荊鎮上奏甲數足足超出了將近一倍!

李雄在位期間,成國國勢攀至最盛。六郡流民本就是徙轉流落、死中求活、凶悍非常,再加上獲得蜀中土著豪強中的邊沿人物如範長生之流的襄助,得以將蜀中本地權勢死死壓抑。

而在李雄稱霸蜀中的過程中,北方兩趙互攻,江東一樣也是政變膠葛不竭,幾方強勢權勢俱都得空乾與蜀中局麵。

今次汝南王奉詔南來,實在無需朝中投入太多人物力量,隻要將荊州本鎮力量略加整合,滅蜀並不困難。

舉一個最簡樸的例子,汝南王到達襄陽的時候,便命令荊鎮各部將領上報能夠調配參戰的兵數。各部將領倒也恭從,很快便各自奏報,得出成果是荊鎮能夠抽調四萬人蔘與滅蜀之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