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你再說一件喪事讓眾愛卿一起歡暢一下吧。”太後暖和地目光看向劉肇。
鄧綏是鄧訓獨一的女兒,也是最疼的女兒,鄧綏一貫做事有主意,故鄧訓有些事倒是會常常讓鄧綏幫他拿主張。鄧綏與父親之間也會常常通訊,但每次接到父親的函件時心潮老是久久不能停歇,衝動萬分。她翻開函件的手有些顫抖,撫平縑帛,唸叨:“夫人敬啟:為夫自來張掖,忽忽已三載不足,常憶君恩,日思親人,展轉反側,夜不能寐。幸賴神靈護佑,天子威德,今西北已靖,羌民歸心,慎勿顧慮。”
韓棱緩緩道:“太後,大將軍功在社稷,該當示以殊恩。但微臣覺得以王禮驅逐就行了,斷不成以天子之禮相迎。太後賢明聰明,曉得春秋史籍,當知無功可賞之患。”
“好了,好了,綏兒,弟弟們不懂事。”說著招手將三個兒子攬在懷中,“悝兒、弘兒、閶兒今後不準胡說,周先生為人樸重,學問賅博,但並不代表與你姐姐班配。他之前是你們的先生,今後能不能從上林苑出來還不成知。周先生這本性子也是該改改了,不然今後虧損的處所多的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說著看向鄧綏,“綏兒,你遲早也要嫁人,陛下既然中意你,你可要好好掌控啊,這但是我們鄧家的無上的光榮啊,你……”
現在的鄧府也瀰漫著歡樂的氛圍,一家人圍坐在陰夫人身邊爭著看鄧訓每月寫來的信。
北疆大捷,舉國歡慶。令太後歡暢的不止這些,另有一貫不安寧的西羌也終究被安定。邊陲犯亂一貫是朝廷的隱疾,這兩大隱患現在被斷根掉,太後天然安撫。
有位劉姓大臣出來擁戴:“啟奏太後,此乃蓋世之功,該當以天子之禮相迎。當年衛青與白羊王戰於漠南,僅僅殲敵五千餘人,漢武帝即親身出城三十裡相迎,併爲其牽馬墜蹬,今大將軍全殲頑敵,安定北疆,享禮更應在衛青之上。”
劉姓大臣語塞:“這……”
“哥哥說的對,姐姐為甚麼不承認?”九歲的鄧弘也跟著起亂。
劉肇正襟端坐,大聲說道:“各位愛卿,護羌校尉鄧訓顛末三年不懈的儘力,不但以武力安定了迷唐之亂,並且以綏靖之策收伏了羌民之心。鄧訓為西北長治久安計,奏請朝廷赦免迷唐之罪,恩準迷唐入朝麵聖。朕和太後顛末商討,已經照準。”
張禹倉猝打圓場道:“二位大人切莫爭論,北疆大捷乃是普天同慶的大喪事,二位如此爭論不休,不但會沖淡喜氣,也會惹得太後和陛下不歡暢。”
鄧悝、鄧弘和鄧閶對這位姐姐一貫尊敬有加,這才溫馨下來,一起跑到姐姐身邊側耳聽著。
王龍憤怒道:“你不要血口噴人。以天子之禮驅逐功臣,曆朝曆代不乏先例,何謂鄙棄皇權,僭越禮法?”
“太好了”陰夫人喜極而泣,“騭兒終究有出息了。”
頓時一片附和聲響起。
鄧成點頭:“嗯,老爺和至公子同時立大功,陛下定會大大的誇獎我們鄧家的。”
鄧綏持續唸叨:“然我鄧氏家訓,男兒以忠心報國為立品之本,女兒以安好淡泊為養命之福,故為夫覺得此事不成強求,當順勢而為,更應尊敬綏兒之意,切勿以父母之命加上。尺牘之間,言不儘意,祈自保重。”
鄧閶:“那陛下會不會給大哥哥個大官兒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