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春_第三十七章 驚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賈薔點頭道:“上皇麵前,豈敢自作聰明虛言欺君?草民雖為白身,卻天生牛心古怪,除卻六合君親師外,不肯與上官下跪叩首,是以,從無入仕之心。”

隻是冇修改兩本,麵龐有些清臒的隆安帝就放下了硃砂禦筆,眉頭緊緊皺起,凝重的眸光不乏擔憂的望向殿外。

賈薔卻正色道:“上皇,草民雖年不高,但也讀過些史乘,草民記得景初八年起,銀錢兌比是一兩比一千錢。但是到了景初二十八年,銀錢兌比就變成了一兩比一千五百錢,成了銀貴錢賤的局麵。平常百姓的餬口出產買賣,是用不到銀子的,用的都是銅錢,唯有征稅入官之時,纔會用到銀子。以是每到征稅入官之際,百姓要將手中的銅錢,兌成了銀子才氣征稅。

太上皇挑起眉尖,看著賈薔調侃道:“你倒是有白衣傲貴爵之心……”本想做個甚麼決定,不過躊躇了下,昂首考慮了稍許後,又問道:“朕倒是獵奇,你不肯跪人,可你連一個賈珍都扛不住。那今後再有權貴欺負到你頭上,你又該如何自處?”

若富戶們都像上皇那樣,將銀子花出去,而不是燒成冬瓜埋在土裡,那麼市道上暢通的銀子就不會減少,就不會形成銀貴錢賤的征象,百姓就不會吃如此大虧!

這個說法,又出乎了太上皇與其他二人的預感。

以是說,朝廷底子不該按捺太上皇花銀子,還要鼓勵富人們多學太上皇,多花銀子,纔是利國利民之道!

隆安五年大案,真要連累下去,倖免者寥寥無幾。

草民覺得,便是因為那些大戶和富戶們賺了銀子後不去花,反而將銀子都燒成銀冬瓜挖坑埋起。

天下皆驚!

聽聞太上皇之言,賈薔未有涓滴躊躇,立即回道:“太上皇,此等諫臣之心或許是忠正的,然其不通經濟之道,所諫之言,實在不成理喻,貽笑風雅。”

隻是,一心追求的人太上皇不會喜好,可有才氣之人,卻不肯為天家賣力,他也不會喜好。

隻是不知,先前太上皇答允之事,到底算不算數?

PS:感激書友逸馫、嗨h、就看看zz、文明惡棍i、楠愉等書友的打賞!

……

趁蝗災兼併地盤不說,倒賣救災物質不說,堂堂國之大臣,朝廷命官,竟然高低勾搭,沆瀣一氣,倒賣人丁,下作之極……

隆安帝即位後,一如潛邸時低調務實,事事叨教太上皇,特彆是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

直到三年後,才垂垂產生了些竄改。

很久以後,他才哼了聲,道:“你這小小人兒,年紀不大,看似良善純真,可內心卻奸猾似鬼。你果然不肯進朝堂仕進?”

偏生,他說的彷彿還真的有幾分門道……

他一雙安靜的眸眼細細的察看著賈薔,看的賈薔後背發涼……

隆安帝為太上皇第三子,非嫡非長,潛邸時,論陣容遠不及其他幾位親王高。

景初三十年,現在朝廷上的統統重臣皆為景初舊臣,枝葉纏蔓,乾係極深。

這一次,隆安帝再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傳旨三司,施以極刑措置了一批,人頭滾滾。

如此,豈不就形成銀貴錢賤的局麵?

再用銅錢去采辦蒼內行中的糧米,以大宗貨色入官倉,又可兌出銀子來,憑白又可賺一倍的利。

秋風吹拂,銅鈴作響,迴盪在殿內,恍若梵音陣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