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賈敏把信細心封好,交給了寒梅,讓她給賴大師的送去,給賈赦的信則是交給了本身的奶兄吳安,叮囑他必然要親手交到賈赦手中,吳安不敢怠慢,吃過早餐便倉猝上路了。
女史雖說比上麵的宮女略好些,畢竟還是是服侍人的下人,堂堂國公府的令媛,送進宮去當下人,官吏之家哪有這般行事的?實在讓人笑話。
賈敏在給賈母的信中婉拒了親上加親的發起,隻說黛玉年紀尚小,他們伉儷並未籌算過早給她訂婚,又勸說賈母撤銷送元春動機,儘早給她找個好人家等等。
而賈家現在明麵上是太子的人,一麵又暗中向甄家投誠,這般行動,與牆頭草無異,乃是上位者最忌諱的,恐怕到時非論誰勝誰敗,賈家都不會有甚麼好了局。
須得今早勸說她們竄改主張,不由惱道:“母親與二哥太胡塗了些,從龍之功豈是那麼好掙的,普通人家遠著都還來不及,他們倒好,自個兒上趕著,將來一不謹慎那但是滅門之禍啊,不可,我得寫信勸勸母親和二哥,不管如何也不能摻雜出來。”雖說出嫁女不好過量插手孃家事件,但此事事關嚴峻,賈敏也顧不得這很多了。
賈敏聞言不由悚然一驚,她雖覺元春進宮不當,但也是想著孃家過分無能,竟以女子求榮,卻未曾想到皇子的爭鬥上去。
林如海滿腹疑竇,接過函件重新細看,待看完賈母所謂的親上加親時便皺了眉頭,不再看下去,放下函件,看向賈敏,說道:“好端端的,嶽母怎的俄然提起這事了?”
林如海對賈敏搖了點頭,說道:“嶽母雖是一番美意,但玉兒年紀還小,議親之事為時過早,今後等玉兒及笄了再說罷。”
林如海聞言,沉吟半晌,想起本身查到的一些動靜,麵色不由有些凝重起來,說道:“嶽家此舉恐怕並冇有這般簡樸,元春進宮之意不但在太子,須知甄貴妃所出的十皇子也有十一歲了。”
賈敏看著林如海,說道:“老爺是個甚麼意義?”
林如海把黛玉看的跟眸子子似的,千嬌萬寵,心疼之心連賈敏都有所不及,平日伉儷二人談笑時也曾提及此事,林如海當時便說不會讓黛玉過早出閣,便是訂婚也如果家世、模樣、風致、才學四角俱全的人家,如何看得上寶玉,便是賈敏也不會同意。
幸而小選是來歲春季纔開端,時候上倒還非常餘裕。賈敏心中稍定,隻但願本身說的話母親與哥哥能聽得出來。
林如海想了想,還是把本身暗中查到的一些甄家的事情一一說與賈敏聽,又說了本身的猜測,他本來還想著賈家與甄家過分密切,事情未查清楚之前不想奉告賈敏,以免她與賈家通訊時不謹慎泄漏動靜,但現在看這情勢,林家一不謹慎便會被賈家連累,何況前次他壞了甄家的事,焉知他們不會暗中抨擊?是以林如海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奉告賈敏,讓她行事謹慎。
林如海聞言更是不喜,皺眉道:“小小年紀便如此古怪,寶玉實非玉兒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