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一起順風順水到出閣,嫁得是威武將軍嫡宗子,雖郡馬家爵位不甚高,但勝在家風端方,親人敦睦,為此非常過了一段琴瑟和鳴的舒心日子。
“府裡如有你喜好的書,固然都帶去。”林如海又問了幾句,便讓她退下了。這賈府之事皆是詩情所說,雖看似公道,卻到處以賈府為尊,將他林家置於何地。
林黛玉為著母親去世,哀思交集,臥病好久,近些天大病初癒,方緩過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朝夕禍福。
隻不好同郡主府管家詳說,氛圍便更加難了。
“行裝清算的如何了?籌辦帶幾小我去?”林如海問道。
林黛玉道了不知,倒是身邊奶孃王嬤嬤道,“皆不是,是榮國府的三等仆婦。”
廳中上座的婦人著一件石青褙子,頭麵俱是羊脂白玉,雖素淨的很,卻更顯她高貴端莊,氣度高華。
林黛玉也曾聽賈敏提過,說郡主怕觸景生情,特地攜子客居江南,數年未曾入都,故而遊移道,“郡主莫不是特地為了照拂我才走這一遭?”
明依瀾不等林黛玉拜下,忙拉了她的手,一把摟懷裡,心疼道,“不必多禮,怎生好似又瘦了。前兒打發人給你送的燕窩吃著好麼?”
博平郡主是光王長女,何如生母早逝,倖幸虧了太後青睞,新王妃倒也不敢難堪與她,不知怎的在賞花宴上結識了國公府的蜜斯賈敏,二人結成閨中好友。
這是林如海的家事,雖兩府交好,郡主這般相問不免有些過界,大管家實在難堪。
“你直說便是。”
“你內心念著我就夠了,我們之間談甚麼感激。要提及來,我同驥哥兒的性命都是你母親救的。”
“都帶了,另帶了一箱子書。”
這老婦人是本來林如海母親的陪嫁丫環,並未嫁人,就一向留在林母身邊,厥後做了林家內院的管事嬤嬤,可謂林母親信之人。及至林父林母接踵歸天,賈敏管家,她也不肯過繼兒子出府去,隻說要削髮為林家祈福。
賈母口口聲聲苦肉嫡親,也不過遣了家中三等仆婦,真的要她掏心掏肺對待黛玉,倒是本身想多了。
林黛玉拭去眼淚,抽泣著正要承諾,下頭來報,博平郡主到訪。
因著家中冇有主母,林如海便讓林黛玉出麵接待。林黛玉此時已出了熱孝,為見客換了天青綾衫白羅裙,發間簪一支烏黑東珠暗合守孝,似一枝春日柳條般細弱,盈盈相拜,“見過郡主。”
林如海聽得郡首要攜黛玉一齊上京,未幾時就同意了,跟著郡主一起實在比女兒孤身上路令人放心。賈敏歸天以後,後院還是由她的陪房賴二家的並幾個大丫環在看管,姨娘們各自閉門度日,倒也相安無事,林如海向來不為內院操心,隻命賈敏舊人替林黛玉清算行裝。
大管家依著叮嚀又接著問道,“郡主說若榮國府自有安排,為何隻派了三等仆婦來迎林蜜斯,一個主事的也無?大師閨秀皆是一步走八步邁,難不成這路上不消人奉侍了?剛留頭的小丫頭能奉侍妥當麼?至於施禮衣衫,難不成林大人送蜜斯去榮國府,隻籌算住過孝期就返來?”
“如許一來嚴哥哥豈不是冇有人照顧了,倒是我的錯誤了。”林黛玉雖成心動,但卻有些過意不去。
林如海未留他,給了打賞著人送他。本身在書房思忖半晌後,叫來愛女問話,林黛玉不明所裡,如平常普通給父親見禮,福身道,“不知父親有何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