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說,七皇子是將來的皇位有力合作者。
或許是獲得出世書香世家的德妃的遺傳,三皇子在朝中的風評一貫不錯,世人都評價他“溫文爾雅,禮賢下士”。不管三皇子是否表裡如一,他翩翩君子的形象,在朝中為他拉了很多分,就是淺顯百姓,對這位皇子的印象都是脾氣暖和。
三皇子,德妃所出,母族為文昌侯府,現封康忠親王。
“一門五進士,父子雙狀元”,說的就是文昌侯府。作為朝中清流的魁首,文昌侯府在天下讀書人之間有很強的影響力和號令力。並且儒家講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冇有嫡皇子的環境下,三皇子作為庶宗子擔當皇位,較著合適大多數讀書人的看法。是以,朝中的清流多支撐三皇子,這也是他能作為皇位熱點人選之一的首要啟事。
七皇子作為天子季子,也算無益有弊。好處是天子情願多寵嬖他幾分,無疑會讓他的行事便利很多。壞處是等他進入朝堂,哥哥們早就收攏了很多權勢,他能挑選的範圍就小了很多。
六皇子,宮女所出,自幼養於甄貴妃膝下,尚未封王。
四皇子在目前統統皇子中身份最高,又是寵妃之子,天然有很多人哭著喊著要抱他的大腿。小時候因為母妃受寵,在宮中是小霸王一樣的存在,長大後又一向順風順水,多是人趕著上前湊趣奉迎,這就形成了四皇子嬌縱打動的脾氣。
如果說三皇子代表了朝中大部分清流的力量,那麼四皇子就代表了朝中大部分勳貴的力量。勳貴的首要權勢“四王八公”,與甄家一向是世交。能夠說,四皇子把握了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
大周朝的皇子都是十六歲從上書房畢業,接下來便能夠參與朝政、停止大婚。比如七皇子,就是十七歲迎娶的皇子妃,現在已經結婚一年。而在朝政措置上,七皇子也有不錯的天賦。
對於這類環境,恐怕也隻能感慨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清流的權勢既是三皇子堅固的後盾,也限定了三皇子進一步的生長。
對甄貴妃來講,六皇子是本身的兒子將來奪嫡的一份助力,天然不會虐待他。但要對六皇子有多好,甄貴妃另有一個親兒子四皇子,當然是不成能的。在六皇子的生長過程中,甄貴妃包管彆性命無憂是冇題目的,但要幫他遮風擋雨,天然是想都不要想。
因為大周朝離建國並不久,現在國表裡也一向有一些動亂,在朝廷中武將的職位並不比文官低多少。再加上從殺傷力來看,較著武比文要更勝一籌。如許來講,四皇子應當略占上風纔是。但是究竟剛好相反,在三皇子與四皇子更加白熱化的爭鬥中,反而是四皇子要棋差一著。
最年長的兩位在當初的廢太子造反事件中身亡,臨時非論。
這位六皇子,是真正的“不顯山,不顯水”,至於他有冇有圖謀,恐怕隻要他本身曉得了。
三皇子也不是不想生長一下軍中的權勢,當初德妃就曾想挑選一個武將世家的女人任三皇子妃。可惜天子還是奪目睿智,緊緊把握著全部大周朝的權力。在天子的乾預下,最後成為三皇子妃的還是一名書香世家的女人。顛末這件過後,三皇子也不敢再插手軍隊,第一次還隻是一個小小的警告,再有下一次,阿誰結局必然不是三皇子想要的。畢竟如果三皇子威脅到天子的職位,天家可冇有甚麼父子親情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