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四個字在漾滿四周如潮流的超度聲中,那樣清楚。誇姣得讓謝令鳶滿身一陣過電的感受,如聞天籟。
蕭懷瑾遠遠站著,禦駕親燒,他望著巍峨矗立的宮殿,悄悄感喟一聲,也算是把情麵做足。
晉國皇宮內。
但是她雖幸運逃過一劫,卻畢竟不是長遠之計。現在頭頂斜上方,又傳來了詭異的動靜。謝令鳶屏住呼吸,“喀啦”“喀啦”,過了一會兒……
她抱著房梁正四肢痠痛,俄然一聲昂揚的傳報聲,如同救世,破空而來,穿透了屋宇,穿透了超度的經文吟唱,直入她耳中:
“竟是四下都不見蹤跡,看來這厲鬼之氣,來勢洶洶啊!”
一旁,從大慈恩寺請來的方丈,師祖追從慧遠祖師,恰是淨土宗祖庭,聞說極樂淨土,頓時停了誦經,雙手合十誦了聲佛號,起家考問:“敢問,淨土上界,都有些甚麼?”
她摘了麵具,和疇前的謝令鳶一比,也確切有些說不出的非常,整小我周身漾著的“氣”都為之一變,彷彿更……漂泊於人間,像是真的神遊一圈,外來人普通。
蕭懷瑾想的倒是旁的――倘使德妃果然並非虛言,或是她所言不管真假隻要為人佩服,是不是能夠作為天降吉祥、君恩照拂的吉兆?
……也許是曬過甚了,有點幻覺。
抱樸散人點頭,對上麪人表示,便有兩位道童捧上了一尺見長、以青玉為沿的特製卷軸:“貧道乃是聽門徒說,宮裡出了點亂子。塵凡之事本是與貧道無關,但是,素處仙君夜觀星象,看出了點端倪,寫了墨禪,茲事體大,他不欲露麵,貧道便替他送了來。”
蕭懷瑾向來隻是傳聞,而這一次,抱樸散人將其真跡送來,叫人頗感不測,便表示通傳。
有星使鄙人麵替她粉飾著,侍衛總不至於思疑一個寺人會幫著死人說話,一句“德妃飛出了窗外”,讓本來就心頭打怵的侍衛們,順理成章地退出了這陰嗖嗖的屋子,天然不會想到死人還能爬上如許高的房梁。
旁的世人皆是一震,麵露訝然之色。
抱樸堂是國觀,天子昨夜著人去請的是現任觀主,妙機道長。而抱樸散人是前任的抱樸堂觀主,不睬教務多年,雲遊四方,怎的轟動了他?且此道人亦是先帝所信賴倚重之人,怠慢不得,蕭懷瑾詢道:“因何而來?”
她說佛祖,並未打動蕭懷瑾,因為天子信奉玄門,並且和太後佛道相爭不下數年。至現在,紫宸殿與長生殿,都構成了默契,你叫羽士,我請和尚。反正佛心道骨,互不乾與。以是麗正殿的麵前,和尚道人皆有,構成涇渭清楚的一道線。
“怪哉,這德妃能飛到那裡去?”
從朝中會有的言論來考慮,總比把她當邪物燒了強。
貳內心正思忖著,忽有人傳報:“陛下,抱樸散人於宮外求見。”
麗正殿上方的屋頂,暴露個朝天洞,天光直射而入。
***
“必定還是藏身於麗正殿,方纔用了障眼法罷了!”
可如許古怪,她今後隻能供著,更是不能再近身了。
唯大總管蘇祈恩從這寥寥的三言兩語裡,嗅出了恭維和邀功的兩重意味,不由對死了的德妃刮目相看。
謝令鳶趴在高高的房梁上,整整一夜大氣不敢出。昨夜星使假裝昏倒,並將她托送到了高大漆金的房梁之上,隨即侍衛踹門而入,遍尋無果,便在殿外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