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途_第三百六十六章 東窗事發悔恨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朱元璋聞聲這話勃然變色,白文正的親口承認如同一柄利劍刺穿他的心臟,讓他痛磨難當。他從小當兒子養大的親侄子竟然真的生了背叛之心,這是多麼好笑的諷刺!

“不管他長多大,他永久都是我的孩子,請你瞭解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擔憂。如果你不承諾,我會想方設法出去,你要打要罵隨便,但是獎懲過後得讓我去洪都。”此次馬秀英是鐵了心非要親身去見白文正,即便朱元璋好生勸說或是發怒勸止也竄改不了她的決計。

白文正不知本身籌辦叛變的事情已經東窗事發,聽到朱元璋佳耦俄然親臨洪都,倉猝匆急出迎。

她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來由,“傳聞謝翠英因為她爹的事小產了,謝家現在自顧不暇,大嫂身材不好不便走動,我籌算代替大嫂去看看這兩個孩子,趁便勸文正返來認錯受罰。”

馬秀英冇吭氣,白文首犯了錯是該遭到懲罰,隻但願朱元璋不要罰得太重,給這個孩子留一條活路。

但是在船上,朱元璋收到了一份密報、一份呈疏,都是關於“白文正慚懼,謀叛降張士誠”的內容。

心中躊躇不決,他便冇有立即承諾歸附張士誠,把洪都獻出去。

同理,如果是彆的洪都守將籌算叛變,朱元璋必然會當機立斷退迴應天府,再派雄師征討,而不是像現在如許,持續任船前行。因為在貳內心也曉得白文正不會等閒叛變,以是他並不驚駭洪都當前的局勢。

張士誠對拉攏到白文正非常對勁,不止一次跟本身的親信部下說道:“連朱元璋的親侄子都要叛變他,可見他已經眾叛親離,日薄西山了。”

這個年青不懂事的孩子啊,莫非不曉得如許做即是自絕後路嗎?馬秀英心急如焚,她不能眼睜睜看著白文正一錯再錯,決訂婚自去洪都勸說白文正。

朱元璋臉麵掛不住,把氣都撒在白文正身上,“這個孽子!這個孽子!到了洪都我要狠狠懲罰他,你不準禁止。”

呈疏是李飲冰上奏的,他查探到白文正有異心,幾次和張士誠的人來往密切,以是從速稟告朱元璋。

他說這話是為了給大師打氣,讓部將不去驚駭朱元璋,但是他冇有想到,他信賴的幕僚許五實在是馬秀英派來的朱門,切當地說,現在應當稱為是朱元璋安插的細作。

內裡還在兵戈,朱元璋天然分歧意她為了看望白文正就冒險去洪都,“他犯了錯就該乖乖返來受罰,莫非還要你我去三請四請?我再下一道旨令,就不信他不敢順從。”

白文正和他們餬口多年,甚麼樣的脾氣大師都清楚,這孩子哪怕再壞,內心還是顧及家人的,若非如許,馬秀英纔不會不顧統統地想要救他。

許五從張士誠口中得知白文正籌算與張士誠同謀抵擋朱元璋的打算後就立即把動靜通報到應天府。他到底是跟從馬秀英多年的白叟,清楚白文正在馬秀英心中的職位,以是本來應當第一時候稟告給朱元璋的動靜先傳進馬秀英的耳朵。

天啊!叔叔竟然曉得了他的籌算!白文正心中格登一下,茶水都顧不得擦拭。

馬秀豪氣怒交集,她冇推測白文正脾氣如此極度,竟然蠢到為了抨擊朱元璋去投奔仇敵。她也悄悄悔怨把影衛構造全數交給朱元璋,乃至於白文正身邊都冇人監督庇護,不然早在白文正第一次出錯的時候她就會禁止白文正持續錯下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