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燈火闌珊處,一個長身玉立的身影悄悄等在宮門口的台磯上,一如初見般穿戴玄色的大氅,冷酷的神情卻因眸中浮起的暖和與笑意而活潑起來,頭頂的八寶鏤空宮燈灑下一片光輝,模糊暈染在蕭譯的身上,讓人不由心生幾分歡樂與動容。
世人皆聞聲退了下去,蕭譯隨即抱著顧硯齡走進殿中,一股熟諳的暖香襲來,抬眼看去,屋內陳列毫無竄改,高幾上的花瓶中仍舊擺著猶帶雪珠的臘梅,點點活潑了全部屋子。
顧硯齡笑意嫣然地將手遞上去,方走到腳踏上,身子倒是驀地騰空,輕撥出聲之時,蕭譯已然將其和順抱在懷中,眸角飛揚著毫不粉飾的笑意,當著世人的麵,一步一步朝寢殿走去。
蕭譯見此也不泄氣,隨即眸中劃過一絲滑頭,緩緩湊到少女的耳邊,聲音微微帶著幾分昏黃與輕啞。
一時之間,世人皆感慨天子對母的恭敬和貢獻,也暗自測度,這位母範天下的太後之以是這般突然病逝,全然是因那不知好歹的母家所氣,令其無顏麵對蕭家的列祖列宗。
顧硯齡約摸猜出了蕭譯的企圖,倒是用心不接話,佯裝不曉得:“甚麼?”
了了幾個字,倒是這人間最動聽的話語,看到朝她和順伸手的蕭譯,這一刻的顧硯齡才曉得,本身竟是如此迷戀這一刻。
可真正到了見到蕭譯的那一刻,這些日子的明智彷彿刹時崩塌,思念如同出現的潮流普通傾斜而出,從她的胸口湧出,幾近是同時,她不由感覺喉頭有幾分哽咽。
“我想你了。”
靈寶抬開端笑道:“奴婢能貢獻長孫妃是奴婢的福分。”
“奴婢給長孫妃存候。”
跟著鳴鐘二十七聲,曆經三朝的皇太後郭氏走完了這平生,諡號“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文皇太後”,毫無不測的單獨葬入南京的昌陵。
如此之下,郭家彷彿成了世人丁中那般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過之臣,一時之間,將其處以重刑的呼聲更加高漲,乃至於因貢獻之心原有幾分遲疑的天子畢竟趨於百姓請命,於郭太後出殯後的半月,在朝臣聯名立罪的上書上做以唆使,將郭慎宗與郭慎儀處以淩遲之刑,但因郭太後的原因,又寬大處以問斬。
話音一落,蕭譯下一刻便再也忍不住這些日子以來的思念與禁止,一手覆在少女的腰間,另一隻手摩挲著少女的頰邊,溫熱的唇瓣隨之貼上少女的唇邊,極儘這一刻的纏綿。
“我也是。”
當宮車緩緩停到毓慶宮門口,蕭譯先行下車,翻開車簾朝顧硯齡伸脫手來。
這些日子以來她過分安靜,安靜的讓郭太後真的覺得她與蕭譯冷酷到了這一步。
當走到她的東殿外,蕭譯微微頓步,隨即出聲道:“都退下吧。”
大興律法,問斬之人多於秋後行刑,但郭家兄弟罪大惡極,為世人不容,竟是破了端方,趕在年關之前行刑,百姓皆是喝彩觀刑,遼東的將士們更是紛繁朝都城的方向膜拜,感激天恩。
“好了――”
靈寶聞言嘿嘿一笑道:“陛下命師父派人來護送長孫妃回毓慶宮,奴婢便搶著機遇來了。”
這一夜,慈寧宮內的東殿正悄悄的清算著,顧硯齡坐在窗下,看著清算承擔,眉梢掩不住笑意的醅碧與絳朱,可見這些日子留在慈寧宮,將她們也拘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