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挖一個散兵坑給中堂大人看看。”徐傑並不答話,而是對一個長的人高馬大的意大利人號令到。隻見這個意大利人二話不說,當即半跪在地上先用鏟子對著堅固的校園地盤狠狠的砍了幾下,然後就開端挖。而徐傑則在一旁看錶。看著正在發掘的意大利大兵頭上不時掉下的汗珠。一邊嘀咕道:“這校場的地盤可略微硬點啊。”不過呢在乎大利兵士細弱的堪比小腿的手臂以及工兵鏟的感化下,顛末20多分鐘的儘力,終究在堅固的空中上拋出一個臥式散兵坑。然後判定的爬到坑中。
徐傑先從揹包中間取出一把小鏟子,送到李鴻章麵前。老李不由眉頭一皺說道:“這不就是個鏟子嗎?莫非也有甚麼特彆的?”
“諸位大人再看一下。”徐傑把工兵鏟前部一折,鏟子和手柄便形構成一個l型,隨後徐傑在手柄後部的鑽孔中綁上繩索,然後跑到牆邊。敏捷的向上一甩,鏟子就死死的扣住了牆邊。“這能夠當飛爪用了。”徐傑笑了笑。隨後又用鏟子另一邊的鋸齒鋸斷了一根木頭。最後又用手柄與鏟子除的鉗子剪斷了幾根鐵絲。
“另有彆的感化嗎?”馬玉昆問道。徐傑也不答話,從中間拿出一個小孩手臂那麼粗的樹枝,隨後拿起工兵鏟,用帶刃的一邊對著樹枝猛砍,3下過後,樹枝直接斷了。“這東西砍樹枝一流,砍起人來也是十拿九穩啊。”徐傑陰陰的笑了笑。衛汝貴看看樹枝上整齊的暗語,再看看在日光下泛著寒光的工兵鏟上的鏟刃。內心不由得一緊。“這一旦用於搏鬥,就是一把砍刀啊。”
隨後徐傑又拿出一個鐵盒和一個油紙包。“這是門生參考歐羅巴各國兵士隨身照顧的單兵口糧後搞出的。鐵盒子中的是肉罐頭,紙盒中的是餅乾。這些餅乾含水量少,且營養均衡,一人一餐用2塊便可,2天的口糧也不過10塊擺佈。而這肉罐頭儲存時候更長,食用便利,需求時翻開便可。不消烹調。”彆看徐傑說的努力,但是張文宣等北洋陸軍的大佬們對這些西方的吃食可不是很風俗,特彆是阿誰硬到必然程度的緊縮餅乾。表示了極大的惡感,這類環境一向持續到甲午……。當某些人在冰冷的戰壕中啃著這類味道並不如何好的“磚頭”時,才認識到這東西真“tm”頂用啊。畢竟有一句話是如許說的: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當然了這是後話,臨時不提。
“濟世,想的很殷勤啊。從兵器到東西,食品以及飲水都想到了。張文宣等略帶佩服的說道。當年他們兵戈的時候哪能想到這麼多?成果很多兄弟因為救護不到位,亦或者喝了甚麼不潔淨的水源導致減員乃至是滅亡。如果早有這些東西,怕是很多好兄弟都能救過來或者少受一些苦吧。
“這些僅僅是兵器和設備,但是要構成戰役力還要有必然的體例,門生參考西方軍隊體例,最後級的是班,每班15人,此中班長一名,副班長一名,每人配1889年式步槍1支,備彈150發,戰役手槍1支備彈100發。手榴彈3枚。全部班分紅4個小組,此中班長所帶小組是5人,作為主攻組,彆的兩個小組每組4人,賣力保護和援助,而援助小組每組2人,2人裝備擲彈筒一具,主弓手照顧擲彈筒和10發榴彈,副弓手照顧20發榴彈。同時兩人都配有戰役手槍一支,備彈180發。除正副班長和援助組外,彆的統統職員裝備1889年式步槍一支,備彈200發。手榴彈4到6枚。除了兵器外,每人還將照顧工兵鏟,小我的給養以及搶救包,此中搶救包主如果由止血繃帶,止痛劑(含少量鴉片),消毒酒精和金瘡藥構成。普通非致命傷,顛末簡樸包紮便可。”說道這裡,徐傑取出一個布包拆開將內裡的東西一一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