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_第四百二十九章 烏蘭察佈防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899年8月28日,在俄國遠東艦隊折戟東承平洋後半個多月後,北洋和俄國兩邊的第一場陸軍較量也在廣漠的內蒙古高原上拉開了序幕。在晨光中,俄國人籌辦著,他們把各種火炮推動實現籌辦好的炮巢中。統統參與打擊的俄國軍隊都上馬充當步兵作戰。高頭大馬在地雷和塹壕麵前除了當靶子就是當靶子。他們順著事前挖好的交通壕活動到火線,然後籌辦建議打擊。1899年第一場大範圍陸戰的序幕在緩緩拉開!

在增加了衝鋒槍這類近戰利器的同時,北洋陸軍一樣增加了近似擲彈筒和迫擊炮這些曲射兵器的數量。北洋方麵的重炮也未幾,所覺得了進步火力密度也必須依托這些中近間隔兵器。不過因為有徐傑這個穿越者,以是北洋陸軍的炮火更誇大多層反對火力,重視阻斷對方的聲援和壓抑後續軍隊。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聶士成師首批設備了重型迫擊炮。這類戰役全重達350kg,炮管長度1.9米,發射16kg高爆彈的大殺器成為了聶士成部除榴彈炮以外最強大的兵器。而如果僅僅算投射量的話,這類重型迫擊炮的火力遠高於榴彈炮!如果不是因為射程有些近隻要3500米。這類兵器都能夠用來壓抑對方的75mm速射炮了!

此中一名衝鋒槍弓手照顧一支99式衝鋒槍。同時還穿戴一副衝壓而成的龍蝦甲(就像龍蝦後半段那樣用一層層薄鋼板疊加合作軀乾。內裡有內襯,用於擋住碎裂的彈片。這東西在一戰中成為了法國機槍手的配屬設備之一。)這東西必定扛不住近間隔的步槍槍彈,但是對於手槍來講卻充足了。畢竟俄國人也不傻,進入塹壕後有手槍多數會利用手槍,而不是在戰壕中不易發揮的步槍。剩下的一小我將是彈藥手兼副弓手。 考慮到衝鋒槍的射速題目以及傷兵的替代。為每支衝鋒槍配一個副弓手將是非常需求的。而剩下三小我則是手持步槍和打擊手雷供應庇護的保護力量。用於應對搏鬥戰和彆的突發環境。這三小我除了每人一支步槍以外,都照顧有手槍。而在這個箭頭以後的,將是小隊的彆的成員。

烏蘭察布城,這座俄國人進入直隸的第一道大門僅僅的擋住了上萬的俄國哥薩克馬隊和大量的仆參軍。麵對這個北洋軍倉促設防的防地,俄國前衛馬隊在機槍和速射炮構成的防地下碰的頭破血流。顛末數次佯攻和窺伺後,俄*官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想要攻破北洋的防地,那麼就需求大量的炮兵單位和充足多的炮灰,前者是對對方陣地壓抑和摧毀。而後者則是用茫茫多的兵士用鮮血和生命將對方的防備兵力從龐大的塹壕體係中一點點趕出來或者毀滅掉。以是他們在等,等候更便宜的炮灰和更多的援助!

而作為戍守方,直隸北洋陸軍的固然在開端佈局倉促,但是在俄國人挑選加強防備的時候,戍守的北洋軍也獲得了直隸聶士成帶領的一個師約1萬2千人的精銳軍隊的援助。除了正規的軍隊以外,因為堅壁清野而集合於此的蒙前人一樣稀有千之眾。這些人將作為後備力量和後勤職員。

感激專看公家版和愛國者55的打賞!

聶士成非常明白,倉促修建的大縱深塹壕體係的火線陣地實在是很脆弱的,前沿陣地實在是為了耗損對方而存在的。既然是耗損,那麼塹壕爭奪戰將不成製止,與人高馬大的俄國人拚刺刀,明顯是定見比較虧損的事情。以是在來之前,聶士成專門購買了大量的戰役手槍。這類被稱為盒子炮的東西在近戰中能力驚人。但是聶士成能夠感受還是不敷,因而在多次軟磨硬泡後,這位北洋的老將竟然從徐傑那邊搞到了一種新研製出來的近戰兵器,被稱為――疆場掃把的衝鋒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