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引_第5章 楔子二 國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隻要個新代替父輩衣缽的庶吉人仕進做得不敷火候,誠懇道:“都說雁回山清言宗裡的惠一先生有大聰明,若能將先生請出廟門,或可有兵不血刃的良策。”清言宗是衛國的國宗,為衛國祈福,護佑衛國的國運,這一代的宗主恰是惠一。

不過,蘇譽並未求得葉蓁的墨寶,他在衛國的朝堂上對衛公說出那句話時,葉蓁已踏上王城的高牆。蘇譽和葉蓁有史可循的第一次相見,在衛國滅亡的阿誰下午,中間隔著半截存亡,百丈高牆。

中午三刻,紅色的降旗公然自城頭緩緩升起,高傲晁天子封賜以來,福澤連綿八十六載的衛國,終究在這一年壽終正寢。老國君親身將蘇譽迎入宮中,朝堂上大大小小的宗親臣屬跪了一屋子,都是些聖賢書讀得好的臣子,明白時移事易,良禽該當擇木而棲。

全天下看這場仗如同看一場笑話,陳侯部下幾個不端莊的幕僚乃至背後裡設了賭局,賭那昏庸的老衛公還能撐得住幾時。陳世子蘇譽正巧路過,押了枚白玉扇墜兒,搖著扇子道:“最多明日中午罷。”

謊言以八百裡加急的速率一起傳至王都深處,深宮裡的國君被這番大逆不道的談吐砸得惴惴然,立時於朝堂上令諸臣子共商昭雪之策。眾臣子深諳為官之道,三言兩語耍幾段花槍再道聲我主賢明,便算儘了各自的本分。

衛國國君昏庸了大半輩子,被這趟天災一激,頭一回從脂粉堆裡明白過來,從速命令各屬地大開糧倉。施助萬民。國君雖在一夕之間變做聖明公侯,可長年累下的積弊一時半會兒冇法肅除,開倉放糧的令旨一道一道傳下去,官倉開了。糧食放了,萬石的糧食一層一層展轉,到了百姓跟前隻剩一口薄粥。百姓們眼巴盼望著官府犒賞的這口粥,不想這口粥公然隻得一口,隻夠見穀玄時不至空著肚皮。

惠一掐算得很準,剛過玄月九,一衣帶水的陳國便挑了個項目大肆進犯衛國。項目裡說年前諸侯會盟,衛公打獵時弓箭一彎,用心射中陳侯的半片衣角,公開鄙視陳侯的君威,熱誠了全部陳國。陳國十萬雄師攜風雨之勢來,一起上幾近冇碰到甚麼停滯,不到兩個月,已經佈陣在衛國王城以外。

“以公主之禮,厚葬了罷。”

六十七年前阿誰春季,江北大旱,連著半年,未曾蒙老天爺恩寵落下半滴雨。大晁諸侯國之一的衛國,雖建在端河之濱,也不過飽上百姓們一口水,地裡靠天用飯的莊稼們無水可飲,全被渴死。不過兩季,大衛國便江山瘡痍,餓殍各處,風景暗澹至極。

眼看活路斷了,百姓們隻好當場取材,揭竿而起。出師必得馳名,造反的百姓顧不得君民之道,隻說,上天久不施雨,乃是因衛公無德,犯了天怒,要停歇彼蒼的肝火,必得將無德的衛公趕下王座。

傳聞衛公聽信了長門僧的話,將她自小托在衛國國宗扶養,為了保她安然,發誓十六歲前永不見她。還傳聞兩年前衛公大壽,她作了幅《山居圖》呈上給父親祝壽,列席來賓無不讚歎,衛公大喜。

次日中午,懶洋洋的日頭窩在雲層後,隻暴露一圈白光,衛國都城如同一隻半懸在空中的蟋蟀罐子。

他乃至來不及看清傳聞中的葉蓁長瞭如何的模樣,固然他傳聞她為時已久。傳聞她落地百天時,衛公夜裡做夢夢到個瘋瘋顛癲的長門僧,長門僧斷言她雖身在公侯家,倒是個命薄的冇福之人,王宮裡戾氣太重,若在此扶養,定然活不過十六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