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兒_第二十五章 帝王心術(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是景雲叢和柳毅那裡能猜透天子的心機,他一向等著的就是李進忠的這句話,見現在李進忠公然在本身的誘引下保舉林樹出使吐蕃,天子心中雖喜,卻涓滴不閃現出來,神采陰沉地說道:“林樹即便略具薄才,但他君前失禮,膽敢對晉國公不敬,若不是昨晚宮中出了刺客,現下他隻怕已被剝奪官位,淪為階下之囚。像如許的人,即便晉國公不與他計算,朕也饒他不得,怎可再付與重擔?”

天子情知李進忠內心打的甚麼策畫,先不忙說破,轉臉問柳毅道:“柳先生有話說嗎?”

天子一心要把這齣戲演到底,仍舊板著臉說道:“晉國私有古大臣之風,朕心甚慰,如再不從所請,恐傷晉國公以德釋怨賢名。隻是撮爾狂悖後生,不堪充作正使,著將林樹品降兩階,以禮部員外郎的職銜充作副使也就罷了。慶則,此次出使既同時負有緝捕張諒之任務,你乾脆受些委曲,朕一併委你為吐蕃宣諭副使,伴同前去邏些城。”

至於擒拿張諒的地點,臣覺得在吐蕃境外更加穩妥,畢竟納悉摩手握重兵,和張諒又是姻親,他一旦現張諒被捉,用起強來。隻怕吐蕃讚普也何如不得他。臣智識所限,言語不周之處,請陛下及諸位大人斧正。”

李進忠嘿嘿一笑,說道:“老臣覺得中書侍郎林樹很有膽略,可堪此任。”

天子目睹火候已到,遂道:“軟硬兼施。防患於已然,柳先生可謂是深謀遠慮。目下張氏殘黨之以是在其主子身後仍然負隅頑抗、倒行逆施,皆因有張諒遠在番邦,可堪希冀。出使吐蕃。不但事關我朝與外藩修好、安寧西南之大計,更擔當著緝捕張諒,消弭宮患的重擔,依眾卿看,滿朝文武當中,差何人前去。方能不負任務呢?”

李進忠聽柳毅論及的儘是些他眼中的所謂細枝末節,對他提出的與吐蕃修好、藉機緝捕張諒的大計倒是持附和之議,更加誌對勁滿起來,漂亮地笑道:“柳兄運營周祥,百密而無一疏。皇上,如按柳兄所言行事,老臣之計必可大得勝利。”

“眾位卿家,現在北方戰事倒黴,叛軍捲土重來,其勢正熾,宮內肘腋之變又生,闔朝高低不免民氣浮動,朝廷正值危難緊急關頭。此次出使吐蕃,於舉國情勢之逆轉尤其緊急,事成則不但可令南境規複安寧,並且能安寧民氣,收不日之奇功,如此艱钜之任務,理應從朕的元子中擇一賢者委之,覺得君父分憂。睦王李啟,為朕宗子,年屆弱冠,朕擬命其為吐蕃和親宣慰大使,卿等覺得妥否?”天子在眾目睽睽下,終究說出了正使的人選。(未完待續。)

據臣所知,吐蕃素有卑強淩弱之習。一產業中,常常幼年之子昂闊步於前,大哥之父低眉順目在後,與禮節文明之邦相去甚遠。一味地逞強修好,隻會遭其輕視,難達所願。依臣之見,莫若軟硬皆施,令備邊大將盛陳兵儀於靈、歧之間。以兵鋒恫之,同時派出使臣前去修好,以誠意感之,如此方可使蠻夷之人既敬且畏,不致擅動。

吐蕃多年來窮兵黷武,對西南邊疆擾亂不竭,邏些城距長安有八千裡之遙,此一去縱是以提親為名前去修好,也不免凶惡莫測。李進忠昨日方遭林樹痛毆,本日反而保舉他出使吐蕃,看似寬大漂亮,不計前嫌,實則心胸叵測,景雲叢和柳毅都不由替林樹暗自捏了把汗,目光投向天子,但願他不要被李進忠所利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