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科舉)_17.第17章:兩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衛氏則還是首要以織布贏利,大妞已經十三歲了,早已學會了織布。現在又開端教二妞,家裡織布機不斷,母女三人輪番乾活,半個月能織一匹布,能賣個八十文錢,再撤除買線這些本錢,還剩下五十文的利潤。

加上自從顧長榮去衙門當差,家裡餬口前提好起來以後,方氏為人也馴良了很多,家裡倒是變得敦睦了很多。

當然,按著家裡的端方,還是要上交一半給公中,剩下的纔是本身的私房。

如許下來,每年八兩的俸錢,根基能夠攢下個七兩擺佈。

隻是這些分外的支出,大師並不曉得詳細有多少罷了。

顧長光一有空就去城裡打長工,而後又跟著個徒弟學了木工的技術,固然學的時候不長,但他為人結壯,又乾活詳確,比來這半年來也能出師本身掙錢了。

更不消說前麵考舉人、考進士了。

至於考秀才,那也都是四書五經學有所成以後,方纔有能夠考上。

而後正式進學了,還要先學《孝經》,在曉得諸德之本後,纔開端學平常四書五經。

對於家裡這個端方,衛氏向來冇有牢騷。

最首要的就是家裡的支出增加了。

就如許,顧雲浩不但能完整的將《千字文》背下來,還多熟諳了很多字,除了一些不常見的,其他根基都能認得。

現在家裡的雞鴨越來越多,單是能下蛋的母雞,就有三十來隻。

也因著他進度快,在客歲的時候,顧明琮就讓他坐到了講堂的右邊,跟顧雲濤等人一起學習。

對於普通人家來講,這可不是個小數量。

按照顧雲浩的發起,家裡每個月都會把不太生蛋的雞鴨給賣掉,固然不下蛋的雞鴨實在是冇甚麼操縱代價,但家裡人都捨不得吃,乾脆賣到酒樓,一隻雞也能得個十文錢,鴨則是十五文一隻。

顧雲浩固然心機大多花在讀書上,但也是跟著二妞一起養雞、養鴨。

當然這些都是得農閒的時候,農忙時候,百口人的首要任務還是下田乾活。畢竟那纔是最底子的,糧食貴得很,顧家是冇有阿誰餘錢去買糧吃的。

先前養在雞棚裡,前麵雞鴨多了,乾脆就讓顧長光用木板,在前麵的竹林裡又圍了個大的雞圈。

許是受不了年紀小的弟弟跟本身一起讀書,也或是看著顧雲浩的進步開端有種緊急感,歸正顧雲濤這一年來上學勤奮了很多。

現在農閒的時候,他也不再去做長工乾體力活,而是在四周幾個村裡當木工掙錢。

先是在顧明琮的指導下,把整本《百家姓》學完,熟諳了些新字,而後就借了顧明琮家裡的一本《千字文》開端學。

大房因著顧長榮當差,收到了貢獻,方氏普通都是往公中交一些,再本身留一些攢著。

但是顧明琮說,他本身本生也是學問不敷,因此瞭解的也有限,隻能將他曉得講給顧雲浩聽,其他的也隻得顧雲浩本身去揣摩和瞭解。

這兩年風調雨順,田裡收成好,家裡的存糧也多了起來,還能支出個8、九兩銀子,如許一算,家裡每年還是能有個二十兩擺佈的穩定支出。

從客歲開端,顧雲浩就漸漸發明這個堂兄在開端竄改。

兩年來,顧雲浩跟顧雲濤的都有了長進,而顧家的竄改也是不小。

對於講究一點的讀書人家或是書院,學了《幼學瓊林》後,還要念《弟子規》,尋求詩文才華的還要讀《聲律發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