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氣候持續放晴,穀子曬的也快,一家人倒非常歡樂。
“我爹去城裡做工了,大伯在後山砍柴呢。咋了?”
顧雲浩也非常擔憂,想到爺爺畢竟也是快五十的人了,他就有些坐不住。
李氏聽到內裡的動靜,也是吃緊地趕出來。
就這麼前後忙活了將近半個月,方纔趕著時候把稻子收完,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在家搓稻穀,曬穀子。
四周的孩子也不知從那裡聽來的動靜,也都跑來顧家混棗子吃,顧家人天然不會在這事兒上吝嗇。
“爺、奶、爹、娘、大娘、大姐,這倆個竹筒裡我灌了滿滿的涼開水,你們渴了就喝這個,可彆喝河邊的涼水。”顧雲浩給世人說道,又指了指放在田邊上的兩個大竹筒。
“也好,我們趕著把棗子打了,吃不了的就像幺娃子說的,先晾成乾棗,入了冬看看城裡有冇有人收。”顧明良說道。
這倒是實話,顧家的這兩個棗樹本來就長得大,每年都得結好些棗子,就算曬乾了,也能存好幾口袋。
“就是,早該打了,我看再過兩天,估計就得爛了。”李氏也點點頭,說道:“就算賣不成,給孩子們當零嘴吃也成。”
因著這東西不飽肚子,除了給孩子們吃,平時大人們也就是偶爾用來泡泡水喝,並且還是在夏季的時候,因為夏天根基大師都是喝涼水,倒是連泡水都省了。
顧雲浩非常附和衛氏的觀點,非論如何,還是要先救治,不然這個期間本來醫療前提就差,如果醫治晚了,留下甚麼病根就費事了。
一向到了天氣變得灰麻,幾人才停了手裡的活,開端背稻穀回家。
見李氏對峙,顧雲浩天然點頭承諾。
“娘,要不我們先去城裡瞧瞧?好歹也能先找個大夫看看傷的重不重。”衛氏建議道。
這裡二妞把碗筷收好,放回了竹籃,又查抄了一番發明冇有漏甚麼東西,就道:“爺,奶,我跟三妞先歸去了。”
清脆的聲音應了一聲,二妞帶著三妞一起往家去了。
五人見著他如許懂事,也都是會心一笑,紛繁承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