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帝王都常說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二皇子手裡貧乏有力的籌馬,如果能將沈熙掌控在手裡,不管是要藉著沈熙能牽動的民氣與民意做些甚麼,還是要藉此給大皇子身上嫁禍些甚麼,不都是再簡樸不過的事嗎?
在沈熙的事上,便是如此。
對於很多人,就比如沈兆臨來講,當時候的沈熙還隻是個惡劣的孩子。
當然不能!
沈兆臨的設法很簡樸,比起錦上添花,老是雪中送炭要更讓人印象深切。
這說的也就是民氣與民意了。
但對於遠在遼城的更多人來講,沈熙這個穆宗一脈最後的骨肉,倒是他們的某種依托,讓他們能夠一向牢服膺得,在當年的危急關頭,有那樣一小我,明顯是天子之尊,卻情願為了他的子民,而讓本身身陷險境。
他畢竟已經做了太久的繁華閒人,也冇有真正的走入過那權力的中間,以是他獨一拿得脫手的,大抵也就隻要他阿誰是穆宗一脈最後一點骨肉的兒子了。
沈兆臨手裡的籌馬實在很少。
百姓或許冇有多少的權勢,大多數百姓乃至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但當如許的民氣擰成一股繩時,就算是天子之尊,也不得不低下本身崇高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