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後又過了幾日,眼瞅著就要到臘八節了。
而坐在了另一邊的沈熙和袁燁,這時麵上卻都有些嚴厲。
自進了臘月以後,朝廷官員倒是再不消上朝了,沈熙也閒了下來,倒是每天都膩在了徐玉見身邊,每天還陪著徐玉見一起理事,直叫府裡那些管事們回話時都謹慎了很多。
這件事以後,讒諂袁燁的人天然是冇有好了局,而袁燁卻因為成了這個揭開連城軍糧貪腐案的引子,而升了官,本來隻是個千戶所的千戶,厥後直接升任遼城衛的批示僉事,從正五品連跨兩級,成了正四品。
徐玉見聽過以後也就放開了。
徐慧英坐在徐玉見跟前拿了帕子拭淚,一隻手緊緊握著徐玉見手不放,滿臉感激隧道:“恬姐兒,此主要不是多虧了你和郡王爺,夫君是斷無幸理的,你和郡王爺都是我們一家恩同再造的大仇人……”
說完這句話以後,徐慧英才與袁燁一起分開。
這麼多年,大抵她總算是體味到了當初老太太的美意吧。
徐玉見看著他們的背影,好一會兒以後才悄悄歎了口氣。
對嫁作人婦的女子來講,孃家無疑是他們最堅固的依托,如果在夫家裡受了甚麼委曲,總另有個孃家能夠幫著出頭。
固然這時已經鄰近年關了,但袁家早就已經在邊城紮根,都城裡也冇有甚麼親族,因此袁燁和徐慧英仍想趁著現在還未有大雪封路,早早的趕回邊城去。
這年初會被逼到寫血書了,那定是受了極大的委曲,又求救無門纔會如此。
袁燁長得五大三粗的,另有一臉的絡腮鬍,看著是個再粗暴不過的人,卻冇想到在他粗暴的表麵下,另有如許一份奪目。
比及景泰帝病癒以後,各邊軍當中亦開端了一場大清查,傳聞有很多的邊軍武官被查出了題目,也讓軍中的民風獲得了極大的改良。
沈熙既然決定了要管這件事,行動也是極快的。
袁燁和徐慧英道完了謝,都冇有留在郡王府用膳,就頂著北風告彆了。
傳聞景泰帝大怒了一場。
就如先前沈熙所說的那般,因為各邊軍軍糧不敷的環境越來越嚴峻,兵部對於此次抓到的袁燁這個典範是籌辦從重措置,從而起到殺雞儆猴的感化的。
然後,這件本來應當由兵部措置的軍糧貪腐案,就成了一件倍受諦視,交由三法司共同審理的大案要案了。
一時之間,都城百官都大家自危,唯恐一個不謹慎就又觸怒了景泰帝。
固然徐玉見如許說,徐慧英卻仍連連說了好幾個謝。
先是有一名袁燁的“好友”在看望了袁燁以後,拿到了一份袁燁的血書,血書之上每一字每一句都在道儘本身的委曲,的確能叫看到這份血書的任何一小我都掬上一把憐憫淚了。
遼城的衛所是附屬於中軍都督府的,袁燁的這位“好友”天然也就想到了要讓中軍都督府出麵來還袁燁一個明淨。
好久以後,徐慧英才紅著眼眶點了點頭。
她是真的很感激。
“恬姐兒,感謝你,分開都城前,我會回侯府看看的,當年……老太太也是為了我好,是我不懂事。”
倒是個聰明人。
讒諂袁燁那人,因為想著袁燁是個冇甚麼背景的,因此在讒諂的時候壓根兒就冇有做得很細心,再被三法司如許一查,很快就漏了餡兒……
究竟上,這件由袁燁為引的軍糧貪腐案,可並不但要這麼一點點,跟著被查出來的另有各連城軍戶大量流亡等等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