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令穆十五取來一管玉笛,遞給趙長卿道,“吹一曲《祝青雲》給我聽吧。”
付家在成都府算是不大不小的書香人家,人生百態,夏家自誇曆經三朝書香,不想潑才橫出。到了付家,趙長卿才知甚麼叫書香之家。
說完這三個字,蜀王再無話,隻是悄悄入迷,晨光透入玉色紗窗,映得蜀王鬢間銀絲灼人眼。趙長卿便也溫馨的坐著。很久,蜀王問,“你會吹笛子嗎?”
“見了,一點兒都不膀大腰圓。”小夏姑媽掖揄丈夫,也不知這個年紀,如何另有這很多獵奇心,笑,“是個秀美知禮,極有教養的女人。”
夏玉很有些不安,趙長卿拍拍她的手,“你同丫環在外甲等我。”
夏文要投書會文,要攻讀文章,趙長卿也冇閒著,除了照顧夏文的衣食起居,辦理外頭寒暄,鄰近秋舉,夏玉叫著趙長卿去給他哥燒香。
趙長卿笑,“姑媽放心,老太太很疼我,大姑媽也和藹,蓮姐兒那孩子也很有幾分天真爛漫。就是族裡的長輩,也冇有不好的。”
“安穩。”
光陰倉促而過,回家過了年並走親探友,上元節後,夏文又帶著老婆、mm去了成都府。小夏姑媽已曉得夏文帶夏玉過來的啟事,想到母親那固執的不準夏玉讀書的脾氣,小夏姑媽唯有苦笑了。以往母親隻是好強,不知這些年怎變得這般古怪了。貧寒人家,衣食尚不全麵,讀書甚麼的是期望。既是家中日子過得,年老邁嫂都情願叫閨女讀書,一個做祖母的,何必做此惡人。
重陽節前,鋪子裡送來了家中的信,趙長寧蘇白已經安然的回了家,家中統統都好,淩氏激烈的表達了對夏老太太、夏姑媽的不滿,言及若不是離得遠,定要去夏家說一說理的!再有就是叮嚀趙長卿好生過日子,常送信回家,有難處儘管說,不要瞞著。
樹下有打掃過的陳跡,又有很多絨絨的合歡花一朵朵隨風落下。紅兒上前拂去藤椅中幾朵合歡花,方請趙長卿坐下。
家裡還剩了一大簍子,趙長卿讓夏文請了熟悉的朋友來家裡吃螃蟹。付老太太極是喜好趙長卿,常與兒媳婦道,“文哥兒這媳婦娶得真恰好,風雅知事。”彆覺得女人不要緊,一個男人,真能娶個好媳婦,可不止是本身出息受益。如趙長卿,小院兒的事安排的妥妥鐺鐺,一應瑣事不必夏文操半點心,且為人半點不吝嗇,不說平常事,便是小夏玉,也是四時皆有新奇衣裳新奇金飾,極有長嫂作派。
“這非常。”小夏姑媽笑,“螃蟹如果養著,定要用拌好的蛋清,放在風涼之地,方養得幾日。現在家裡園子裡的菊花也開了,恰好一家子吃螃蟹,賞菊花。”
夏玉現在同付老太太身邊的一名季嬤嬤讀書,要趙長卿說,跟著付老太太就是最好的熏陶。付老太太是那種真正的貴婦人,有著非同普通的咀嚼,即便趙長卿也經常想,將來老去後,若能如付老太太這般文雅崇高,縱使老去也無礙的。
小夏姑媽送來的節禮,夏老太太喜好,小夏姑媽送來的信,夏老太太便不大喜好了。無他,那信裡除了問候家人的話,便是通篇讚趙長卿如何明理懂事,年老邁嫂如何目光好,娶來這麼好的兒媳婦。夏文一心一意的攻讀文章,小伉儷兩個也很敦睦,就是夏玉也聰明聰明,很叫人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