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_第87章 本輸第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岐伯曰:請言其次也。肺出於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內側也,為井木;溜於魚際,魚際者,手魚也,為榮;注於太淵,太淵,魚後一寸陷者中也,為俞;行於經渠,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為經;入於尺澤,尺澤,肘中之動脈也,為合,手太陰經也。

心出於中衝,中衝,手中指之端也,為井木;溜於勞宮,勞宮,掌中中指本節以內間也,為榮;注於大陵,大陵,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為俞;行於間使,間使之道,兩筋之間,三寸當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為經;入於曲澤,曲澤,肘內廉下陷者當中也,屈而得之,為合,手少陰也。

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溜於本節之前二間,為榮;注於本節以後三間,為俞;過於合穀,合穀,在大指歧骨之間,為原;行於陽溪,陽溪,在兩筋間陷者中也,為經;入於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也,屈臂而得之,為合,手陽明也。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彆處,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與,合四時之所出入,五臟之所溜處,闊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低所至。願聞其解。

春取絡脈諸榮,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臟之所宜。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張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缺盆當中,任脈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七,次脈頸中心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腋內動脈,手太陰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腑。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肝合膽,膽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穀之腑。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

胃出於厲兌,厲兌者,足大趾內次趾之端也,為井金;溜於內庭,內庭,次趾外間也,為榮;注於陷穀,陷穀者,上中趾內間上行二寸陷者中也,為俞;過於衝陽,衝陽,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為原,搖足而得之;行於解溪,解溪,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為經;入於下陵,下陵,膝下三寸,月行骨外三裡也,為合;複下三裡三寸為巨虛上廉,複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也,大腸屬上,小腸部屬,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