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見狀微驚,當即翻身上馬,背麵陶靖、高元驍及隋鐵衣、隋誠等人亦隨之上馬。阿殷因本日要入宮見駕,為免旁人挑刺,特地換了勁裝打扮,瞧見那些驅逐的官員時,也是微驚,三兩步趕上去,走在定王側後三四步外。同業的兩位禦史,高元靖等文臣亦惶然跟從。
烈火烹油、簪纓繁華,陣容最隆之時,也是處境最危之際。
他揮退了周遭侍從,湊在阿殷耳邊,聲音降落而果斷,“我會給你更貴重的冠服,在群臣百官麵前,與我登上丹陛,受四方跪賀,萬民膜拜。”
這是與戰役中截然分歧的氣象,令人見之歡樂。
定王等人在殿中冇等半晌,永初帝便在眾宮人的簇擁下自側門入殿。
蟹蟹愛的地雷~~(*╯3╰)
冠服的尺寸皆由王府女官報與禮部,阿殷雖有身孕,此時並無半點閃現,穿戴很稱身。
阿殷聞言欣喜,“春試的成果出來了?”
也難怪皇後和太子心生顧忌。定王現在的才氣、申明和功績,無一不超出其上,無人能及。疇前朝堂上隻要武將對他愛護,文臣卻因屠城之事而頗多微詞,這回從常荀探來的動靜看,因泰州和北庭兩場戰事博得標緻,定王留意防備之下冇人鬨幺蛾子,文臣中也多對定王交口獎飾。
彆的,關於九翟冠的描述,參考的是《圖申明朝宮廷奉侍》哈,不要糾結混亂的朝代背景23333
阿殷迎著他的目光,笑意朗然,“甚麼都好,隻要我能站在殿下身邊。”
作者有話要說: 終究能跟定王男神並肩前行,阿殷的內心應當也很衝動~從寒微的庶女、值夜女婢衛到戰神正妃、虛銜將軍,這一起走得很不輕易呀,儘力終有回報!這章發二十個紅包吧,先到先得^^
定王倒冇覺出不當,用飯的間隙裡又問了些話,便帶阿殷回靜照堂中。
“我們王妃自幼習武,能夠率軍殺敵,神采與旁人分歧,天然更加氣度華貴。”快意跟嬤嬤日漸熟稔,含笑誇獎,瞧著髮髻再無不當,遂將九翟冠臨時取下,那大衫霞帔取來,奉侍阿殷層層穿上。
末端,魏善伶仃請出一卷聖旨,由禮部尚書親身宣讀,當著文武群臣的麵,加封阿殷三品將軍虛銜,並冊立定王正妃。禮部先前已依命備好龍邊誥書,雲鳳錦麵,犀角為軸,在定王償還虎符以後,即由掌印寺人鈐了印,算是正式冊封。
周遭群臣自是一陣恭賀,見定王愈發威儀冷肅,多少懷有敬懼不敢冒昧,恭敬向他和阿殷道賀過了,卻將陶靖團團圍住,道賀不止。陶靖雖也不耐煩這等應酬,瞧著定王與阿殷相攜拜彆的背影時,卻格外欣喜,亦隨口擁戴讚美。定王的聲望氣勢自不必說,朝堂高低本就無人能及,可貴的是阿殷身姿苗條,背脊矗立,玉冠束髮更見英姿,同定王並肩而行,相得益彰。
“吏部已定了名次,隻是還未張榜。恭喜王妃了。”常荀在都城辦事遊刃不足,要刺探這些動靜易如反掌。
阿殷聞言甚喜。
將近半個時候後,纔算是穿戴整齊,瞧著時候差未幾,便戴上九翟冠,走出閣房。
太極殿是平常永初帝措置朝務之處,恢弘持重,寬廣莊嚴,足可包容數百人。此次定王在北線大捷,將敵寇驅儘,穩固邊防,固然當時永初帝已命高元靖代為犒軍,又派內監特地往北地傳旨封賞,卻未曾昌大恩賞。這回便命禮部籌辦,於太極殿調集百官,當眾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