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宋做農民_第三百七十五章:有個毛病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現在能在城外反叛的多數就是牛皋等人。想來是牛皋等人在城外就等不見朱明佳耦出城,又刺探到官府抓緊防備,恐朱明佳耦陷在城中,故在城外鬨出動靜好讓朱明佳耦乘機脫身。他們這一番籌算本來是好的。因為大宋朝這會的官兒對待盜匪根基上都是先派些軍卒去剿除,如果勝利那便好。大筆一揮,某年某日知某州出兵剿賊,斬首多少,獲兵甲賦稅多少,奏章寫成往東京一遞。趙官家看了立時便龍顏大悅,免不了就有很多人加官進爵。要曉得在文風鼎盛,武事廢弛,邊關多敗少勝的大宋朝,能剿除一股賊人那便是了不得的功績。如果出師倒黴也不打緊,到時隻要緊閉城門,保住城池不失,等過後也可向朝廷稟告,某日賊寇來反,某某親臨城上率滿城士紳戮力殺賊。賊不得進,遂退。某某鑒於賊勢好大,城中兵力空虛,有力進兵剿賊,懇請朝廷集結並將掃平賊寇。如此一來,隻要不丟了城池,官兒們多數不會遭到獎懲。至於城外的鄉民嘛!官府不是如許爾等結社自保了嗎,如果還抵擋不住,本官也就無能為力了。

“啊呀,本來如此,難怪這些天城中都在傳小霸王進城了。你說俺們青州咋就這麼遭罪呢?前些年收刮相公慕容知府在的時候,整的民怨四起,先有二龍山,桃花山,清風山,厥後又加了個白虎山,鬨得不成開交,好不輕易送走了收刮相公,各路豪傑也都隨那鄆城宋江去了梁山,朝廷還派來個愛民的好官曾相公。俺們好日子冇過幾天,如何那梁山上的豪傑又來打俺們的主張。唉!”

即便朱明聽了他這話也不由詫異,舉目看去,想看他能說出本身的甚麼弊端。

“老弟你是曉得的,俺兄弟在王統製跟前服侍有些日子了。昨兒個俺那兄弟回家給俺透了個底兒。前些天梁山上的大王小霸王朱明領著一乾豪傑破了淩州城,把那偌大個淩州府搶了個精光。俺那兄弟跟在王統製得了本州曾相公的令,本是要去淩州救濟。不想半道上得了動靜,那小霸王朱明破了淩州還不罷休,有領著人馬來咱青州了。曾相公擔憂城池被破,隻得召回本州軍馬。內裡鬨得那些豪傑,傳聞就是朱大王的前哨人馬。”

一旁的數個茶客聽了這話也紛繁鼓譟,非得叫他說出個事理來。要曉得山東自古多出綠林豪傑,其間的公眾對那些很有俠義之舉的豪傑們也不惡感,反罷了曉得他們的行跡為榮。

“話是這麼說,可豪傑們劫了官府,到頭來官府還不是從平頭百姓身上收刮返來。”

大宋官府是如何一回事,牛皋等人都是心知肚明,一清二楚的。他們曉得隻要他們在城外鬨出動靜,官府必定會派官軍捕剿。當時官軍見他們人少,必定緊追不捨,城中的兵丁一少,朱明佳耦便可找到疏漏之處出得青州城來。但是不想那青州心來的知府曾孝蘊胸懷誌向,有所作為的官員,更是在江南為官時多曾抵抗剿除盜匪,對剿匪安民非常有一套,更不就不被騙。固然也派了官軍出城抵敵,可城中半分不見鬆弛。不但如此,曾孝蘊還一眼看出了牛皋等人的目標,心中篤定賊首朱明公然藏身城中,做出一番內鬆外緊的姿勢,並不在城中大肆搜捕免得城中百姓不穩而隻是加強城門處的鑒戒,如許一來就將朱明困在了城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