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_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王雱苦笑道:“有勞爹爹操心孩兒病軀,實乃忸捏。元澤不孝,年近弱冠,還勞爹爹操心。”

王安石聽了他們的話,又是高傲,又是黯然,冷靜地拿起溫在火炭上的茶壺,本身斟了一杯茶,又是一飲而儘。(未完待續。)

王雱衝動之下,又咳嗽了起來,好半響才止住道:“叔父憂心了,元澤不過是小病罷了,冇有大礙。”這話不過是安撫世人罷了,誰不知他身材的事,都能夠拿藥當飯吃了。

王安石見愛子如此,心疼不已。喚家仆取來衣裳覆在王雱身上,更是讓人燃了火爐,唯恐王雱著涼。現在固然暮秋,可江南西路卻還是秋意逼人。王安石此舉,不過是舔犢之情罷了。

“三哥,莫要多慮了。以我等才學,不過是完善時運罷了。來年秋闈,定當一舉高中。正如元澤所言,便是做了這胥吏又如何。憑我等才調,升官不過是遲早之事。”王安國笑著對王安石說道。

“不然,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若聖上事事懷柔,則天下人皆道聖上仁慈,恐禍事更深。聖上立新政,自是要正朝綱,斷成規,侄兒以為,雖行事極度,亦是大善之政也。隻是爹爹與兩位從叔,如果下科參考,則須放平本身,便是十品官也罷,可立即到差,豈不快哉?以爹爹與兩位從叔之才調,何懼不平步青雲!”王雱闡發得頭頭是理,王安石又是欣喜,又是擔憂。皆因期間王雱說得衝動,神采潮紅,可也咳嗽了好幾次。

王安禮也跟著感喟一聲,說道:“估計楊太師早就悔怨了吧,他致仕後,兩百多門人被以貪瀆罪處斬。如果當初不致仕,說不定還能救回一兩個。唉,都是活生生的性命啊,兩百多個……”

王安石聽了他們的疏導,也放心了,哈哈一笑,拿起茶壺一一添滿茶杯,說道:“也是,現在要事,乃來年秋闈。我臨川王氏一族,可否獲得鄉望,為世代書香家世,便看這一遭了。”

王安禮歎道:“但願如此罷,元澤是好孩子啊,就是身材拖累了他。若不是如此,他今後所成,定比我等都高……”

王安石道:“善不積,不敷以成名;惡不積,不敷以滅身。楊太師位居宰輔之時,雖四海平靖,可民怨甚多。豈不聞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讀邪?元澤此言甚是有理,餘附和。”

王安石倒是冇想太多,王雱饒有興趣地問道:“叔父是如何得知此中辛密?”

世人聽得他這般說,眼角皆是一酸。王安石說道:“前次赴京,元澤恰逢大病。餘聞京中有一太醫,喚名孫用和,曾得聖上親身頒佈科技獎,現於皇家大學傳授醫術。等來年開春,元澤便同我等一同赴京罷,治好了身子,比甚麼都緊急。”

王安國趕緊斟了一杯茶給王雱,說道:“元澤,你身子如何這般弱,想是前次風寒,尚未病癒?”

王雱插嘴道:“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賢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賢人乎?楊太師放縱弟子橫征暴斂,已然天怒人怨。便是絕地反擊,不過傷及更多無辜之人罷了。從叔豈不嘗聞,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聖上固然年幼,可悲天憫人之處,古之聖賢不能比也。楊太師及時抽身,散儘家財,方纔得以保滿身家性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